“村寨怎么建设?产业怎么发展?”今年初,正当镇远县金堡镇贵界村“两委”为发展规划犯难之际,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派驻贵界村第一书记汪威带来了“及时雨”,组织博士服务团为村“两委”指点迷津,共绘乡村振兴图。
镇远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优势,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实施跨村帮带、跨区联育、跨域联营的“三跨改革”工作模式,不断拓展农村资源要素新内涵、新空间,发掘农村资源比较优势,持续优化农村资源禀赋,助力乡村振兴。
跨村帮带实现村强民富
“要保证羊角蜜瓜长得好、有卖相,一定要注意压藤的力度,施肥的时间和方法……”仲夏时节,走进涌溪乡洞头村,基地瓜果长势喜人。涌溪乡中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方阔正顶着烈日给当地群众讲解蜜瓜管护方法。
中屯村的“领头雁”缘何在洞头村抓产业?
原来,洞头村一直没有规模产业,但互为近邻的中屯村产业发展势头正旺。为有效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镇远县坚持村域发展“一盘棋”思路,大力实施“跨村帮带”措施,选派党组织战斗力强、产业发展好的先进村结对帮扶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落后村,帮助他们提升村级事务管理能力,规划产业发展思路,提供农业技术支撑,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村民共富。
具体实践中,该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似、规模发展”的思路,多次组织先进村“两委”班子赴后进村座谈交流、现场指导,补齐发展思路、带富能力、产业技能等“短板”;邀请先进村致富能人到后进村开展技能培训,传授致富经、找准增收策,培养一批有想法、有潜力、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
先进带后进,共奔小康路。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1个产业发展好、“两委”班子强、带富能力强的先进村结对帮扶后进村,精品水果、蔬菜、油茶、肉牛等产业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跨区联育锻造过硬能力
在乡村振兴学院顺利结业后,羊坪镇上寨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光梅底气十足:“对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来说,加强学习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这次培训干货满满,既提能力,又强素质,让我们带着问题来,满载成果归。”
把所学知识转化成推动工作的“金点子”——
回村后,罗光梅立即组织村“两委”班子,研究讨论村级发展规划,最终确定了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的发展思路。如今,余亩稻蟹产业、80余亩油茶产业及60余亩牧草种植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
今年以来,镇远县分两批次对全县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教学轮训,通过上好“履职第一课”,帮助刚入职的“领头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推动工作落实。
聚焦乡村发展短板,把牢人才振兴抓手。年底,镇远县用活用好结对帮扶资源,与贵州民族大学探索开放办学模式,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博士论坛”,从培训广度、精度、深度入手,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基层队伍。
注重“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培训方式,邀请高校专家、校县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乡土人才等到学院开展集中培训,根据培训对象需求,分类举办“订单式”培训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同时,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赴东部帮扶城市、先进村、龙头企业、大型合作社实地观摩学习,引进浙江杭州西湖区、广东佛山三水区专家人才到产业一线服务,培育本土人才。
广东佛山三水区对口帮扶畜牧专业人才梁炳华到镇远后,立即加入县肉牛产业专班,调研肉牛养殖情况,帮助合作社、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全县共有肉牛养殖场家,存栏3.8万头,肉牛养殖能手余人。
跨域联营助力产业兴旺
“加入联合社后,农资有优惠、技术有专人、销路有保障,产业干起来更加顺畅了。”镇远县苗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再芝一边拾鸡蛋,一边高兴地说。
“全县70多家合作社共享技术经验,共享市场渠道,资金互相周转,不仅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便利,更降低了风险,这是‘单干’无法实现的。”杨再芝说。
4年前,杨再芝是镇远县蕉溪镇蛋鸡养殖合作社管理员之一。
为支持毗邻乡镇报京乡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她主动到报京乡石桥村建起了10万羽规模的蛋鸡养殖基地。在上级党组织的动员下,杨再芝加入联合社。
年底,镇远县共有合作社余家。数量虽多,但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足、运行不规范、“空壳化”“僵尸化”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为破解单个合作社产品少、销路窄等问题,镇远县全面排查清理“空壳社”“僵尸社”余家,按照“地域相近、需求相同、技术相通、市场相似、资金互助”的原则,引导人才充盈、技术过硬、经验丰富、销路通畅的合作社牵头组建联合社,以“党支部联合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形成“抱团取暖、统一运作、同步发展”的发展格局。
整合社员技术、设施、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蕉溪镇木元村肉牛养殖合作社联合周边乡镇10余家肉牛养殖合作社,成立肉牛养殖联合社,采取统一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质量和市场的发展方式,帮助单个合作社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解决后顾之忧。
目前,全县共组建联合社2家,涉及不同产业合作社70余家,总资产约1.84亿元,资金入股联结农户余户,解决就业0余人,销售农特产品超0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编辑孙蕙
二审杨惠
三审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