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兴苏利巷43号大院,你不知道的名士住宅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沈佳惠

苏利巷是一条东西向小巷,位于泰兴老城区鼓楼南路西侧,巷子中间与三井南巷相交,交会处立有红牌坊,红牌坊的西南边便是苏利巷43号。在老人们的记忆中,民国以前这块地方叫史家埝(又为堰),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尼寺前(又为禅)39号,后又重新编号为苏利巷43号,并延续至今。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被泰兴县人武部(兵役局)租用,后陆续在原有三进大瓦房的西南边加盖了一幢二层小楼,西北边建起一排平房,西出口处砌起围墙和门楼,将中间的开阔地包围起来,最终形成了苏利巷43号大院。一开始,人武部的政工、动员、作训等部门被安排在这里,后全部搬出,改为军官及家属的生活区,也就是说这43号并不是独门独户的位置标识,而是一个大院十几户人家共同的牌号。

这里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情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父亲从泰州红旗农场调到泰兴县人武部,全家随军,5口人被安置在苏利巷43号大院一间17平方米的小屋内。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里原是泰兴城一位名士的住宅,其名为《宣统泰兴县志续》卷八《人物志》中所载的周霖。周霖(-),字润甫,毕业于南京格致学堂,后到日本留学,曾任泰兴万慈小学校长(位于县前街)、襟江书院(襟江高等小学堂)校董、县商会和红十字会主办等,年逝世于江苏如皋。据周家亲戚郭镇远先生介绍,周家祖上在泰兴毗芦有良田,民国初年周霖用田租和教师薪金置办了这座宅子,遂全家从泰兴板桥周家巷迁到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青砖黛瓦,徽派风格,砖雕、雀替、垂莲制作精美,主建筑为前后三进大瓦房,每进4间,共12间,三进之间最东边有南北2间廊房,另有大门堂1间(位于第一进最西侧),北廊房东有一口水井,井东侧有厢房6间(原为灶房草房,临三井南巷),总共21间。当年我家住的小屋就是北廊房,应为供人行走、遮蔽风雨之用,后改建为房间。

在老泰兴城,这幢房子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处在核心区,真可谓寸土寸金,所以院内没有太多的空地,围墙也是依房屋而建。年7月13日,在周家宅院南面的庆云寺发生了激烈的枪战,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向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刘光宇部发起了猛烈进攻,从黎明到傍晚枪炮声轰鸣不断。战事结束,人们发现周家的南围墙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墙体摇摇欲坠,从此慢慢坍塌了。西侧围墙,在年泰兴县人武部租住时拆除了。东侧围墙很短,立在6间厢房两侧,因厢房被改建成沿街商铺,为不影响观瞻也被渐次拆除了。现在只有北围墙留有一小段,因郭镇远先生居住在此得以保存。

郭镇远先生作为周霖长房长孙周同畴的内侄,曾听长辈讲过周家人的情况。据说,年泰兴城沦陷,日本天明师团长亲自登门拜访周霖,要他出任县维治会会长,周霖一口回绝,说“杀头可以,维治会长不当”。当时泰兴民众纷纷称赞其志气,尊其为爱国人士。周霖育有两子一女,两子皆毕业于南通医专。长子周序千,医院(医院的前身,年成立)第一任院长,后医院院长,淞沪会战和台儿医院院长,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不幸在泗阳被日军俘虏,后被惨无人道地绑在狂奔的马后拖拽,英勇就义。当地老百姓将其棺木从水路运到泰兴北门吊桥外,泰兴国民党当局在城隍庙(现鼓楼小学)为其举行公祭,沿途军警夹道,百姓哀痛。次子周申晋,年在南通北兴桥参加新四军,并由韩念龙、叶胥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华中九分区卫生部部长,年任苏中军医院院长,年授大校军衔,年转业至医院任院长,后离休。

在泰兴市房管处的原始档案中,这21间房子的产权人为周序千的儿子周同畴和周申晋的妻子刘兴平。当年,这21间房子租给人武部时,周同畴委托郭镇远先生代收房租,现仍保留有年8月28日周同畴亲笔所书的委托书。后来,周家后人因常年在外工作生活,无人在此居住,便将房子卖了出去。如今,这座百年老宅整体风采依旧,只是增添了岁月的沧桑,现已被泰兴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东侧6间厢房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改建成新潮的沿街商铺,开有炒货店、馄饨店、旅社、服装店、咖啡店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西侧主建筑保持原貌,古朴幽静,犹如一位老当益壮的老者,迎来送往。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地加快,此处也被纳入拆迁范围,而保护的呼声强烈,期待合理开发利用,留住城市记忆。

(本文感谢郭镇远先生提供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