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们没少买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和北洋

大家在学初高中历史的时候,应该都听过一个“冷知识”:

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本该给海军修舰队的拨款,拿去修建了颐和园,为自己祝寿,这才导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溃败。

电视剧《走向共和》截图

事实真的如此吗?

《海洋变局年》中梳理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脉络,与鼎盛时期的实力:

年,清政府启动一个历时30年的工业化运动,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洋务运动”。

其实,中国这时起步并不算晚,俄国和美国都是这时才开始起飞、加速发展的,而日本明治维新还没有开始,德国甚至还没有统一。

应该说,中国正当其时,中国再次面临机遇。

中国的工业化以近代军事工业为核心,特别是以发展近代海军为突出代表。

但当时的中国,没有大机器工业,没有造舰制炮的技术和人才,欲求战舰发展的急功近利,买船可谓捷径。

于是清政府开启了豪横的“买买买之路”。

年,由日本侵略台湾引发了清廷的第一次海防大筹议,清政府随即任命沈葆桢、李鸿章分别为南、北洋大臣,开始向国外购舰只发展海军。

年,中国向英国订购了两艘钢质巡洋舰“超勇号”和“扬威号”;

19世纪80年代初又向德国订购了两艘在远东无以匹敌的大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后来成为北洋海军左、右翼编队的两艘旗舰。

“定远号”铁甲舰

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大治水师”,海军衙门宣告成立,海军成为国家经制兵中的一个重要的正式军种,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年,中国分别在英、德订购的4艘性能更为先进的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经远号”“来远号”抵华编入现役。

与此同时,福州船政局的铁肋造船厂上马,开始仿造钢铁肋巡洋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下水的“广甲号”“广乙号”“广丙号”和“平远号”,性能已接近同时代的欧式战舰。

年10月海军衙门颁行《北洋海军章程》,举全国之力先行发展的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进入其鼎盛时期。

这支海军,以北洋海军为主力,拥有铁甲巨舰2艘、巡洋舰8艘、炮舰等10余艘,总吨位超过,近代化程度接近世界强国的海军。

《北洋海军章程》以英国海军为范本建章立制,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海军建设的正式法规。

这支海军,有风华正茂、接受过正规海军教育的专业军官。其中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是福州船政学堂等海军学校的毕业生,主战军舰的管带(舰长)几乎清一色都是赴西欧留学回国者,是真正的海军业务内行、一流的海军军官。

他们甚至还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基地!

甲午海战前“致远号”部分官兵合影,

第二排左起第四人为邓世昌

与此同时,受到近代军事工业特别是近代海军发展的牵引,中国的机器制造、枪械火炮、铁路、港口,以及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发展都大大推进了。

中国,似乎又抓住了一个后发的机遇。

但这个机会似乎又飘然而逝。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午年大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北洋海军到底为何全军覆没?这些原因背后,跟“海权”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有哪些联系?

中国资深军事专家张炜在《海洋变局年》中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解读。

01

甲午海战的失败

让我们先将目光投向此刻同样拼命进行工业化的邻国——中国海军的发展使日本如芒在背。

从年,时任参谋本部长的山县有朋在《邻邦兵备略》中就提出“强兵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为海外扩张张目,应该首先发展海军。

日本在年通过了8年造舰计划,专门针对中国的船舰,甚至连小孩玩的游戏都叫“打定远”。

一方面,日本后续又多次提出海军扩张方案,购买和建造性能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吉野”“秋津洲”等巡洋舰,使其海军整体实力赶上并部分超过中国海军。

更为重要的是,在日本全力准备对中国的战争的时候,美国战略思想家马汉的海权理论问世,日本立即引进并奉为圭臬。

日本正在等待一个时机,能够一举击败中国的海军,从而称霸东亚。

“松岛号”海防舰

在虎视眈眈的日本岛国的对岸,中国海军的发展却进入停顿状态。

年夏初,北洋海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校阅。李鸿章一行先是抵达大连湾:“北洋各舰沿途分形布阵,奇正相生,进止有节……”形势一片大好。

接着,李鸿章一行乘舰由旅顺口抵达威海卫,“是夜合操,水师全军万炮齐发,无稍参差,西人纵观亦皆称羡”。

李鸿章甚是得意,向朝廷报告检阅情形时称:

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奏章固然是为了报功,但其产生的副作用李鸿章始料未及。奏章似乎消除了清朝统治者对海防的忧虑,从此再不投资购舰。

年中日舰队互访,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已发现日本战舰性能更优越,建议从速购置新型战舰和速射炮,但中国最高决策者置若罔闻。

年夏初李鸿章对北洋海军进行第二次大检阅后,忧心忡忡地向朝廷提出:“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异月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的担心的确不是多余。

至甲午战前,远东海面上出现了中日两支近代化的海军。究其舰艇数量,中国强于日本,但从主战舰艇的质量来说,日本则优于中国。

在此背景下,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与北洋海军相遇。中日两支实力相当的近代化舰队按照各自战术思想布阵,进行了世界海战史上著名的黄海海战。

日舰炮火猛攻“定远号”与“镇远号”

海战双方几乎势均力敌,战事一直持续了五个小时,北洋水师的官兵们进行了英勇的搏斗,海军将领邓世昌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

最终北洋海军以损失5艘舰艇的代价憾负日军,但被日军视为“甚于虎豹”的“定远”、“镇远”还在。北洋水师退回刘公岛军港休整。

12月,占领了辽东半岛的日军决定发起山东半岛战役,全歼北洋水师。2月9日,日本联合舰队先后从海上对刘公岛发起了6次进攻。

“定远”“来远”“靖远”和联络舰“威远”在抵抗中先后被鱼雷击伤、击沉、击毁,为避免被俘,“定远”自爆下沉......

自爆后舰体严重损毁的“定远号”

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甲午海战失败,随即整个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

清政府花费万两白银和30年心血,只换来了《马关条约》一纸羞辱,给中国人留下了百年遗憾。

02

伤心问东亚海权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受到史无前例的侵犯。5年后,八国联军又一次兵至中国,清政府不得不与之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从此陷入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之中。

北洋海军的溃败,真的只是因为几个历史人物的决策错误或是几场战争的失利吗?

年12月,孙中山先生亲自任命的第一位民国海军总司令黄钟瑛逝世。

孙中山先生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提到“海权”一词。

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中国近代海军的起步并不晚于日本,中国完全具有与日本同等的在亚洲崛起的机遇;可惜的是,中国没有海权意识,没有为争夺海权而发展海军的意识。

一言以蔽之,中国近代海军的失败,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失之于海权,败之于海权。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孕育出了灿烂的海洋文明,中国的先民很早就认识了海洋。

《尚书·禹贡》将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河姆渡村遗址发现了年前新石器时代的8支雕花木桨,萧山跨湖桥出土了距今约年的独木舟......

唐代开辟“广州通海夷道”,海船已经行至波斯、阿曼等阿拉伯国家,向西到达北非东北岸各地;宋代遣使出国的船称为“神舟”,文献记载,两艘神舟到达朝鲜时“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

日本《唐船图》所绘之“宁波船”

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海岸马达加斯加一带37个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迈向海洋的史诗中谱写了空前辉煌的篇章,也把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推向了顶峰。

明万历刻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郑和绣像

但是,这些辉煌的海洋文明却从我们手上溜走,因为从明朝开始,中国出现了一个与世界性的走向海洋大潮逆向的运动——禁海。

明代初年,中国的沿海受到倭寇的严重袭扰。为此,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便屡屡发布禁海令。其初衷是禁止内地商贾出海勾结倭寇从事海盗活动。

明中期以后,中国的禁海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及至“片板不许入海”。清王朝立国以后,颁布了与明朝相同的禁海令。

年的禁海,让中国失去了与海洋结缘的机会,更无法真正拥有海权,正是从禁海开始的,中国走向了衰落......

03

近代海权发展的三个矛盾

中国古代有如此辉煌的海洋文化,为何没能发展海权和海权意识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土地太富饶了!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水利资源丰沛的大河,有肥沃的冲积平原,基于土地的农耕文明足以使中国人生存发展,海洋商业活动只是农业生产活动的补充。

中华文明依靠农耕文明率先富裕,儒家文化、佛教很早便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不可能产生不择手段的海盗式商业和殖民活动。

而没有维系国家生存必需的海上贸易,就没有控制海洋以及海上通道和海外基地的渴望,就没有建立强于别国海军的渴望,也就不可能发展海权。

到了晚清,尽管中国开始发展海军,但是传统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却如梦魇般挥之不去,演变为中国海权发展的三个难以克服的矛盾。

第一,中国近代海权缺乏资本主义经济之“源”。

“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

一个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的国家,一个没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和大工业经济结构支撑的落后国家,要发展近代海军是异常艰难。

由于清王朝顽固坚持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限制对外贸易,无情地扼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有经济实力发展近代海军。

第二,中国近代海权没有资本主义政治之“本”。

欧洲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改变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拉动了科技的进步。

然而,中国此时的封建制度及意识形态虽然已经腐朽不堪,虽然清政府迫于形势进行一定的改革,但决不决不允许改变祖宗之法。

他们试图用贴着资本主义标签的西方科学技术和近代化的海军去阻挡西方国家的侵略,反过来维护、加固清王朝的统治,这在根本上就是一个悖论,这也是中国近代海军悲剧性结局的政治原因所在。

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第三,中国发展近代海军仅用之于“防”。

近代海军是应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需求而出现的,因此几乎所有资本主义海上强国对海权的运用都集中于海军战略上。以世界海洋为舞台,为整个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

但是,中国发展近代海军的发展源于对侵略的被动反应,所以中国近代海军尚在母腹中孕育的时候就是为了防御。这与那个时代海军发展的本质要求相矛盾。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达84次,中国付出的战争赔款,仅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略战争就达7.1亿两白银。

无海权则无国家之兴。中华民族为海权付出了高昂的学费、沉重的代价,令人伤心之至,教训深刻之极。

漫画:列强正在瓜分中国这张大饼,后面的清朝官员无力阻止

古今相照,更显得当下难能可贵:中国海军已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年9月25日,中国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年10月,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青岛举办......

现在的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强大的海军保卫着中国的海疆和海权,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的中华文明再次扬起风帆,劈波斩浪走向深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