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素园坚决不同意离开红军,他非常激动地说道:“我在黑暗社会里摸索了几十年,想为中国做些贡献却到处碰壁。现在参加了红军,才找到了光明。请告诉贺龙同志和几位首长,我周素园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里!”贺龙听说后十分感动,说:“好啊,有骨气,我佩服,我就赞赏这样的人,就是拿十八个人不去打仗专门照顾他,我也要抬着他长征!”
贺龙与周素园
在长征途中,红2、红6军团(年7月,红2、红6军团与红3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非常重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每到一地都把争取当地有影响的上层开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年1月下旬,两军团由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一路征战,于2月上旬来到贵州西北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
毕节城里,居住着一位叫周素园的社会名流,年已五十七岁。他是清末秀才,年在贵州创办第一份日报《黔报》,宣传民主思想和爱国主义,同年与张百麟、钟昌祚等发起建立贵州自治学社,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年11月任大汉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滇军入黔后,流亡在外。年回到贵州,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长。年8月转任贵州省政务厅厅长兼省府秘书长。年任川黔边防督办公署秘书长。年回毕节,此后10年,不再参与政治,闭门读书,遍读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认真研究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
红军逼近毕节时,国民党毕节专员莫雄劝他到外面去躲避,他断然拒绝说:“我不走,要走你走。”并劝莫雄不要跟红军为敌。红6军团占领毕节后,工作队打土豪来到周素园的家里,看到这位当过大官的人家居然没有多少值钱的家当,却有很多书籍,其中许多是被国民党政府严令禁止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上面已被批注得密密麻麻、圈圈点点,工作队同志们肃然起敬,立即向红6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做了汇报。
周素园(—),贵州省毕节县人
王震和夏曦听后亲自前往周家拜访。一见面,王震笑着问:“周老先生,你当过大官呐,红军来了,你为什么不跑?”周素园回答道:“我是当过大官,但我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也没发过不义之财,没得家产,两袖空空,何必跑呢?”王震又问:“那你为什么看马克思主义的书啊?”周素园笑了,真诚地说:“孙中山的革命失败了,如今的中国乱成了这个样子。我研究马克思主义十年了。我觉得马克思主义讲得对,我相信马克思主义。”
双方相谈甚洽,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王震和夏曦邀请周素园出山与共产党合作,携手共建抗日反蒋根据地。周素园高兴地说:“我已年近花甲,息政多年,承蒙贵党邀请,使我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民族尽力,这是我的光荣。”
不久,周素园应邀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在他的领导下,抗日救国军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为了使红军能在黔、大、毕地区站住脚,周素园利用他与龙云、孙渡等滇军将领的关系,给他们写信动员他们保持护国首义的光荣传统,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一致行动。
他在写给龙云的信中说:“蒋介石派中央嫡系万耀煌、樊嵩甫等进入云南、贵州来打红军,也叫你打红军,红军是不好打的;退一步说,即使你把红军打掉了,也是两败俱伤,万、樊挟天子以令诸侯,人多势大,那时的云南,还是你的?假道灭虢,史有明鉴。”
由于周素园的劝说,再加上萧克、王震也给孙渡写信建议两军签订停战协定,所以孙渡采取“消极以保存实力”,在威宁、昭通按兵不动。这对于红2、红6军团着重对付蒋介石“追剿”军和在黔、大、毕地区进行休整,顺利通过云南,渡过金沙江天险都是十分有利的。
2月底,红军准备撤离毕节、转战乌蒙山区。贺龙指示说:“周素园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受不住和我们一道长征。他老先生为人刚正,影响不小,我看可以转到香港去为我们党作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他的长处。”并让人把一批黄金和银圆送给周素园作路费、生活费及活动经费。
国民党新军阀中原大战后势力图
周素园坚决不同意离开红军,他非常激动地说道:“我在黑暗社会里摸索了几十年,想为中国做些贡献却到处碰壁。现在参加了红军,才找到了光明。请告诉贺龙同志和几位首长,我周素园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里!”贺龙听说后十分感动,说:“好啊,有骨气,我佩服,我就赞赏这样的人,就是拿十八个人不去打仗专门照顾他,我也要抬着他长征!”于是,周素园就跟随红2、红6军团一起长征。
年12月,抵陕北保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多次接见。月底,到达延安。在陕北,周素园除担任红军大学的教员,给红军战士讲授历史外,主要是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后,为了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先后给何应钦、张学良、吴忠信、朱绍良、王伯群、冯玉祥、张道藩、张继等数十人写信,希望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联共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素园被任命为八路军高级参议,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回到西南宣传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准备随时跟八路军一道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为此,给远在贵州的家人写下愿为抗日而献身遗书似的赠言。但是,由于足疾复发未成行,深为“坐享优待”不安,觉得自己是“累赘”,产生回贵州为党工作的念头,并写信告诉毛泽东。年10月6日,毛泽东回信同意他的请求。
素园老先生:
示敬悉。我们觉得你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同志,并不觉得你是“坐享优待”。先生的行止与工作,完全依照先生的健康、兴趣来决定,因为先生是老年人了,不比年轻人。这一点,不但我们应顾到,先生自己也应顾到的。只有在比较更适当的条件与环境之中,康健更有保证些,工作才会更好些。
先生所提回黔并工作的计划,如果已下了决心并认为这样更好些的话,我是全部同意的。路费拟赠元,不知够不够,请你自己计算一下告我。将来我们经费较充裕的时候,可以每月帮助先生一点生活费,大体上等于在延安生活一样。这完全因为先生是一个奋斗的人,丝毫也不是为了别的。临走时请留下通讯处,并告我。何时走,我来看你。
敬礼!
延安
临离开延安之前,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设宴为周素园饯行。毛泽东说:“周先生,你虽然没有入党,总算红军的一员,交情如此,不可以不知道历史,行前你可否简单的写一点留给我。”次日,周素园将自己的自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欣喜而感慨地说:“先生参加红军前的历史已经很光荣了。以后的历史应该由我们来给你写。”
周素园还应毛泽东之请,写下临别赠言:“政权一定是你们的。共产党是吃苦耐劳,国民党是贪污享乐,醉生梦死。共产党是命令贯彻;国民党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拿这两点作一个比较,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判断最终胜利属于谁。但我希望取得政权之后,共产党不要变质。”
周素园携带着毛泽东、朱德致国民党西南各省军政要员的亲笔函离开了延安。在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地,向国民党当局者恺切陈词,要求他们切实履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条款,释放政治犯,团结抗日。虽然由于当局的百般阻挠,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他通过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事迹,并动员一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还捐资购买两万盒云南白药邮寄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支援抗日前线。
贵州省政府主席杨勇(中)和周素园(右)
回到毕节后,国民党贵州当局表面上对他优礼有加,让他担任贵州省政府参议。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又聘请他担任采访,但暗中却对他严密监视。他早有警觉,事前设法离家隐蔽,躲过了这场劫难。周素园乃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和读书,平生大半著作均在此期间完成,除年完稿的《西行追记录》散失外,余皆存世。
年11月贵州解放前夕,在毕节组织支前委员会,并写信争取了刘鹤鸣、罗湘培起义,专员廖兴序、县长吴庭芳亦经劝说投诚。年1月,他在自己命名的《光明日记》的扉页上题词:“期待着光明,等候着光明,光明到来了!”
不久,应解放军五兵团苏振华政委和杨勇司令员的邀请,周素园来到贵阳,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先后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病逝。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曲爱国张从田著
长征,并非离你我远去!不了解长征的真相,就无法理解蕴藏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巨大能量和当前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巨变。
《长征记》改变了之前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的叙事套路,全面系统地描摹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2与红6军团、红25军的相互配合与各自奋战的艰难征程。另一方面对一些重要人物的特殊经历也进行了描摹,如毛泽东遇险、贺子珍负伤、朱德总司令与格达活佛的情谊、党中央对张国焘的教育挽救等,疏密有致,呈现出一幕幕威武雄壮、苦难辉煌的伟大历史图景,让读者对长征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与整体的认识与把握。
《长征记》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年10月1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