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俊峰,是镇远县住建局的一名干部。年5月,我主动请缨到军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初到军坡,尽管我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在实际看到时,还是被军坡的落后吓了一跳。 在和群众闲聊时他们也打趣道:“你城头来的到我们这待不惯吧?我们这条件差得很嘞,你怕是待不了几天就要跑?”我笑着没有回应,但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他们搞产业、提收入,真正让村子焕然一新,他们才能对我另眼相看。
军坡村海拔较高,山路崎岖不平,导致交通闭塞,加之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较少,村民生活条件更是艰苦,也成了江古镇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我通过走访发现,军坡村除了受地理条件限制,村民的思想也很传统,依旧保持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为了转变群众思想,我组织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先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拉近距离,再把惠农政策、邻村的发展事例、文明新风等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对脱贫有了激情和动力,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年冬季的一个傍晚,我像平常一样在村子四处走走看看。来到水井边时看见几位妇女蹲在那洗蕨根、捣蕨根,和她们聊天得知,她们是在做蕨粑,第二天赶场好拿去卖,以此换取孩子们的生活费。当时天空还飘着片片雪花,可想而知井水是有多冰冷刺骨,这一幕让我眼眶发热。回到村委会宿舍,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让我改变村里人们的生活现状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两年多的驻村工作,群众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但我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此,我组织号召村民充分利用村组中心的废弃池塘,一是充当我们村里的消防水池,二是喂养鱼苗。
在我们驻村干部的带动下,一部分群众主动承担起管理维护水池的责任,对水塘清淤加固,购买饲养鱼苗。初见成效,群众满意了,看我的眼神和态度也变了,对我来说是肯定、是鼓舞、也是动力。
现在,我又担任了军坡村的第一书记。前路任重而道远,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整理
编辑齐青杨
编审杨仪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