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搬迁故事到爱情故事丨镇远

我叫杨鸿,年9月工作于镇远县阳镇人民政府至今。我亲眼目睹了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巨变及民生福祉夯实,倍受鼓舞,并立志于扎根基层,奋发工作。

我对工作质量要求较高,总喜欢给自己“找茬儿”。自参加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以来,我习惯于自学扶贫政策、理论知识,总是能结合帮扶对象实际,及时将“最适合、最需要、最满意”的结对帮扶措施落实给每一户帮扶对象,真正做到因户施策,用“政策红利”造福贫困群众。

日常走访

年底,在接到白家村周章文户帮扶任务时,我第一时间开始了入户走访。用心用情打开了周章文多年的“心结”,摸清了该户家底,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为下步帮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夜访贫困户

“小杨,你又来了,我们这儿路远、坡陡,以后你有什么事情直接电话联系我就行了,太难跑了。”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之前,这句话是已经成了周章文每次见到我的“问候语”。我既感到欣慰,又心生一股动力,想尽快帮他摆脱困境。   周章文户共3人,长期患慢性病,年建档立卡时,周章文夫妇都年满80岁,儿子周承双45岁至今未婚,全家仅依靠种粮直补、生态补偿、养老金、低保金及每年度冬春荒救助补贴家用。为给儿子减轻负担、尽快成家立业,周章文80岁高龄仍坚持田间劳作、饲养家禽等。周承双则到处打零工,每年人均纯收入不到元。3人生活在季节性缺水的大山梁上,人烟稀少,住的是老旧木房,如此年复一年。

考虑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年初,我动员周章文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但是他第一时间拒绝了。在农村居住了一辈子,他舍不得这片乡土人情。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劝其搬迁,他还是谢绝了。最后,我找遍周章文所有亲戚及寨邻,多次轮番对其做思想工作,三个月后,他才答应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周承双与妻子

经过一系列的申报程序,年初,周章文成功申请到两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8.49㎡安置房一套。11月拿到钥匙后,我陆续帮助周章文搬家、购置简易家具等。全部都是用我个人私车运送,尽心出力,帮助周章文在安置新房里度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新年。

帮助运送家庭用品

看见熟人,他总是说:“这里离家近、步梯房、环境好、熟人多、不无聊,我要在这里养老,感谢党的好政策。”开心激动的周章文,一下子都能罗列出一大堆搬迁政策的好处。   要养家糊口,还得要就业。年来,我相继给周章文儿子申请了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阳镇政府动物检疫协检员,还落实了产业覆盖并得到入股分红。帮助其家庭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提升至年的元,四年时间里,实现收入翻三番。   只有家庭条件搞好了,才能尽早寻得儿媳。经过党的好政策扶持,周章文把家庭经营得有模有样,儿子周承双在安置区也成了“四有人员”,即“有新房、有工作、有爱情、有保障”,今年已成家立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现在的周章文是老有所养,一家四口过得幸福满满。   在四年的帮扶工作期间,除一系列帮扶措施落地、落实外,我还主动帮助周章文解决了其他问题和困难,如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奖励资金兑现、看病就医私车接送、助力秋收粮食、节庆慰问、代缴养老保险及新农合业务等,用实际行动做到“有求必应”。   “要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关键之年,我将一如既往地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真情结对帮扶,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走上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整理

见习编辑李贝多

编辑肖慧

编审杨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