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六着力弘扬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凯里市民族民间文化蔚为壮观。要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促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既是乡村经济的增长点,也是乡村的灵魂。凯里市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打造出三棵树南花苗寨和舟溪甘囊香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振兴示范样板。近年来,凯里市通过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和利用并举,“六着力”打好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着力抓好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凯里市紧扣“强州府、大凯里”战略行动部署,按照省、州民宗委“重点打造一批、扶持建设一批、规划保护一批”的目标要求,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要抓手,在乡村旅游项目设施建设、基础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治理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在少数民族发展项目管理上,凯里市加大宣传力度,组成专班,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调研,找出乡村振兴工作突出问题和短板,全力做好项目实施前的组织、考察、论证、备案、公示等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的工作流程,严格项目审批、实行项目资金的分配、立项、下达的公示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有效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着力推进少数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为保护民族传统村寨(村落)和特色村寨,进一步挖掘、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局组织相关部门对民族村寨进行摸底排查、调研寻访,重点对民族村寨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保护价值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建立7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数据库,形成《凯里市民族文化特色村寨保护开发的思考》《凯里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中文化安全问题》等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年,出台《凯里市农村木质结构房屋电改实施方案》,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农村消防安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项目,50户以上木质连村寨达“三改”,户以上的重点村寨达到“六改”,确保“六到户”,配齐“四大员”,力争实现“一支消防队伍”的建设要求,试点镇街三棵树少数民族村寨已完成0余户建设。两年来,共实施建设项目28个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促进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化。凯里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及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围绕发展主题,结合本地域特色,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及“一园一街一镇一村”的规划要求,建成下司古镇、舟溪云谷田园2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3.15%,年以来连续4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年,凯里市紧盯“九个聚焦”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建设有效衔接,全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康养产业,打造一批康养示范基地,旅游产业化扎实推进。将农旅游、康养、民宿等融合打造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舟溪镇曼洞苗寨正在有序推进,将南花村打造成为康养民宿文化村寨已投入试运营,医院康养中心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香炉山中华医学文化园项目建设中,目前累计完成投入.41万元,已完成开发设计苗侗康养旅游3日游和苗岭养心7日游旅游线路。目前,凯里市依托村寨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非遗技艺、民族医药等资源禀赋,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医药康养旅游等业态正在形成,为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建设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四是着力挖掘和保护利用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自年以来,凯里市每年市级财政拨付民族工作经费38万元,支持市苗学会及下属分会、市仫佬族研究学会和市斗牛协会等社团,不定期开展了苗文、民间歌谣、高排芦笙、乐舞吹奏等民族文化专题研究,培养了大批基层民族文化业务骨干,为民族社团及民族文化传承试点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民族古籍普查、民族文化研究提供经费保障。二是强化宣传培训。年以来,会同市人社局、妇联、团委、社区、民品企业等单位,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开展民族文化、银饰、刺绣、蜡染等民族文化及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发挥民族文化社团的优势,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编辑出版《凯里市苗歌选》第一辑,《凯里市苗歌选》第二辑、《苗族古歌(巴拉河流域开怀片区)》、《苗族高排芦笙乐词谱》已完成文稿收集待审稿出版。为加大宣传,分别在“黔东南光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