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体育民族风镇远赛龙舟龙舟竞技,民族联

贵州体育民族风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拥有数十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如,镇远的赛龙舟、台江的舞龙嘘花、平塘的耍水龙……因节日而起,带有祭祀的性质,是一场集体式的狂欢;黎平的侗族摔跤,因竞技而起,逐渐发展成为当地节日,成为一场民族文化展演的盛宴;还有一些项目,从劳动中衍生,如赤水的独竹漂,从生活技能发展成更具观赏性的表演项目……

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不少体育项目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当你从旁观赏时,会感受到勃发的生命力。

顽强的意志、友爱的氛围,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祖先的追忆……贵州人的精气神就从这一项项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来。

激烈的龙舟竞渡场面

波光粼粼的阳河挽着古谧的城,长长的石板街上封火墙静静伫立,八月的镇远宁静得像个江南女子,落在俊朗的青山间,婉约成诗。

泛舟阳河,两岸古建筑倒映在碧盈盈的河面,千年古镇的韵味随清风徐来,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有水的地方就有船,在镇远,不仅有这诗意般的画舫,宁静婉约,更有百舸争流的竞技船,龙腾虎跃……

龙头栩栩如生 郭小旭 摄

多姿多彩的龙舟节

每年的端午节,镇远都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龙舟文化节活动,人们身着汉服、侗装、苗饰、凤凰装、百褶裙、翘头鞋等盛装,脚踩欢快步伐,跟着舞龙游走长街,一片欢歌。

长桌宴上,炸糍粑、红酸汤、臭豆腐、陈年道菜、米豆腐、糯米饭……一道道当地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阳河面,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斗鸡龙、昂天龙、紫金龙、菜花龙、独眼龙……千帆竞渡;故事船、百舫船、竞技船、花船等表演船游江争艳。

赛舟之时,擂鼓铿锵,浆片齐舞,竞渡龙船踏浪飞奔,两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呐喊声与锣鼓声齐鸣,争渡!争渡!壮哉!

夜幕降临,水音乐节、花灯歌舞、河灯祈福、河上巡游等项目轮番上演,五彩斑斓。

彼时的镇远古城,是欢乐的海洋,一场持续数天的端午龙舟文化节让镇远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古朴宁静的小城因此而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龙身雕有56朵花 郭小旭 摄

与众不同的镇远龙舟

关于镇远赛龙舟,有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阳河上游住着一条凶恶的“皂龙”,常常兴风作浪,吞吃生灵,冲毁粮田。下游的“雌金龙”不忍人间饱受磨难,召唤七子“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斗鸡龙”“昂天龙”“紫金龙”将“皂龙”打败。人们为了纪念雌金龙和其子的功绩,便在镇远的不同方位供奉这些神龙,后来镇远的街道分别以这八条龙为自己的龙舟取名。如周大街是青龙,联合街是黄龙,和平街是白龙……五颜六色,各有故事。

当然,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赛龙舟普遍的起源,所以水系丰富的贵州境内多地都有赛龙舟习俗。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的铜仁市,在每年端午节,其思南、碧江、沿河等地区,以“竞赛”为主题举办了多届国际龙舟比赛,祭龙船、点龙睛、船下水、抢鸭子等传统习俗与镇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镇远赛龙舟在龙的造型和颜色上更独树一帜。

在镇远,参加比赛的每个街道和村使用的龙舟颜色和造型各不相同,同时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千年古镇,在服饰、歌声、表演等方面镇远多了一份少数民族特色,在端午龙舟节上,不仅有儒道佛三教共祭神龙大典汉服表演,还有苗族芦笙舞,侗族山歌以及现代音乐节。镇远赛龙舟,多文化共生,多民族共融,包容性极强。

“镇远赛龙舟”州级非遗传承人皇安东的工作间里陈列的精美龙舟 郭小旭 摄

乐趣横生的传统赛事

当然,最有看头的,莫过于传统的竞技龙舟,在黔东南州州级非遗传承人皇安东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龙舟赛的魅力。

皇安东说:“以前划龙舟,没有正式比赛,也不计输赢,主要是‘图吉利’‘凑热闹’,比划时没有指挥员,两只龙船邀约就可进行。赛前在龙舟上安放好龙头、龙尾,早上举行祭祀仪式后,就开始下水比赛,比赛一般进行两天。也有划四五天的。”

传统的龙舟竞技通过船船见面的方式达到全面参与。下水后,两只龙船的令手将令旗别在身后,双手紧抱对方龙舟的龙头。待双方龙头人同时呼喊“放”,令手各自将对方龙船用力推开,而后取出令旗,指挥自己的龙舟。龙舟在龙头人、舵手、鼓手、划手的精密配合下破浪前进。

赛龙舟是人与船的合二为一,除了要个高有力量的划手,善于指挥的龙头,会掌方向的舵手,善掌节奏的鼓手,还要有一艘轻重大小合适的木制龙船,人与人相互配合,人与船相互配合,方能展现出赛龙舟的精彩。

“划到激烈时,落后船的龙头指挥人双手揪住龙头下巴,两只脚蹬在船头,一上一下的‘揪头’(俗称‘惩(按)龙脑壳’),以求超越对方。超前船的龙头指挥人则双脚倒立在船头,用脚当手,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来回蹬动,用脚指挥,表示欢呼。”说到传统划龙舟的精彩之处,皇安东老人即兴喊起划船的号子,双手模仿系列精彩动作,忘情投入。

“划龙船呀!喂喂!划得赢啰!吃粽粑呀!喂喂!划不赢呀!吃黄瓜呀!喂喂!划上水呀!喂喂!死劲扒呀!喂喂!划呀喂喂!”

铿锵有力的号声中,孔武有力的动作里,饱含了这个72岁老人对龙舟深深的爱。

古稀老人传非遗

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镇远龙舟文化的好奇,我们走进了皇安东老人的非遗传承基地。

一间简陋的铁皮房里,两个雕刻精致的龙头摆放于大门正中间,进门八个颜色不一、造型各异的龙头架在右边板凳上,各类五彩纸扎小动物悬于梁上。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艺术是工匠的精神,传承是民族的延续。”左手面对墙上张贴的红色字表达了老人对非遗传承的理解。

“我雕刻的龙头,与其他地方不同,上面有很多附着动物,比如乌龟、鱼、鹰、凤等等,象征着团结和谐,也寓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

皇安东与龙舟结缘颇深。他说对于龙舟的痴迷从9岁开始,小时候天没亮就去看别人划龙舟,会划龙舟后又通宵达旦练习技艺,如今雕龙头也是,常常为寻龙头原材料树根而发动全家跑遍周边山山林林,也为琢磨龙头在工作室一待数天。

正在基地角落雕刻龙头的杨胜刚已经跟着皇安东学习了四年,他说:“我性子慢,皇老伯觉得我适合,加上以前也做这个,就跟着他学习了。除了他的雕刻技艺外,他老人家热爱龙舟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这一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说起传承规划,皇安东说,接下来打算雕制一批小型龙舟,放在基地,供小孩子上船体验和学习,这样会更生动有效果。

谈及未来愿望,皇安东表示希望镇远能有一个专门的龙舟文化博物馆,好好的存放龙舟相关的资料,展示镇远龙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镇远龙舟文化传承下去。

“镇远赛龙舟”州级非遗传承人皇安东 郭小旭 摄

全民龙舟共奋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龙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为一种民俗传统比赛,龙舟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记载,从年镇远将赛龙舟命名为龙舟节以来,已成功举办了37届,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文化节活动越来越丰富,成为了全县民众参与最广的传统体育运动和最喜爱的民族文化盛会。

年5月23日,镇远赛龙舟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镇远县人民用心传承与呵护的一个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品牌,赛龙舟文化节传承着千年古城厚重的文化积淀,彰显了爱国进取、团结奋进、拼搏创新的民族精神,承载了镇远人民力争上游、真抓实干、奋力攻坚、建设美丽家园的力量源泉。

来源|《乡村地理》杂志

策划|黄莎莎

文|郭小旭

图|除署名外,均由镇远龙舟文化节组委会提供

编辑|吴娅谢予谦

编审|张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