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镇远县江古镇白果村的肉兔养殖基地却分外热闹,工人正在忙着喂水、投食、加工饲料。白果村支书米庆泽邀请了结对帮扶的水岭村干部,举行肉兔养殖技术培训。 “冬天气温低,要注意给兔子保暖,地面的垫草要加厚一些,而且要经常更换。”米庆泽一边介绍基地情况,一边讲述冬天喂养肉兔的注意事项。
水岭村发展的肉兔养殖产业。
因地制宜闯出肉兔养殖、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好路子后,白果村已成为江古镇其他村寨竞相学习的好榜样。而水岭村则恰恰相反。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缺乏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劳务输出是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实现均衡发展,白果村按照镇远县先进村结对帮扶后进村要求,与水岭村结成“对子”,在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产业发展等方面大力开展“传、帮、带”工作,把本村优势产业肉兔养殖带到了水岭村,既提升了水岭村“两委”的综合能力,又带动了产业发展。 “白果村是在实实在在地帮扶我们,不仅给了很多技术上的指导,还帮助解决销路问题,消除了我们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水岭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石运香说,在白果村的帮扶下,她成功养殖肉兔余只,为全村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石运香正在喂养兔子。
结对帮扶一年多来,水岭村“两委”班子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丰富,带富能力得到整体提升。目前,全村已发展肉兔、肉牛、油茶等产业,为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村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实现质的跨越。 镇远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积极选派村级班子强、产业发展较好的先进村结对帮扶基础薄弱的后进村,帮助其解决思想理念不新、干部队伍不强、产业发展不好、集体经济薄弱等突出问题,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目前,全县已有31个先进村“一对一”结对帮扶后进村,培训村干部和群众余人次,解决群众就业余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