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镇远县阳镇下着蒙蒙细雨,群山环绕的魏家屯村冷风拂面。村中的贵州省闲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菌包基地的工人正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该基地致富带头人田德连带领村民科学种植中药材,将闲置山林变“金山银山”,田土变“金田银土”,带领村民培育、种植天麻、灵芝。如今,成立于年的贵州省闲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从最初重点研究天麻、灵芝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到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科技企业,年产值千万元。公司负责人不仅自己成为千万富翁,也让位于阳河畔的群众跟着一起发展产业,发家致富。
种地“种”出的千万富翁 走进基地,田德连正在打理菌包库房,工人们加工木材和锯沫粉,忙得热火朝天。 “以前在外面打工,照顾不了家庭。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干活,每月有三千元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正在基地筛锯沫粉的村民宋碧坦言,她对这份工作满意。 “这朵紫芝价值多元,那朵云芝价值元。”田德连拿着酷似雨伞模样的巨型灵芝向记者介绍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种属于观赏灵芝,也可入药。在种植时,采用几十棒菌包合种在一起,让一根灵芝苗吸收多棒菌包的营养,它就会长成巨型灵芝。”田德连谈及自己的研发成果,露出自豪的笑容。
今年64岁的田德连,曾经是做工程的。年,他改行种植天麻,在镇远县大地乡租地亩。一年下来,仅收成斤,且天麻个头小。 尽管初次失败,但田德连没有灰心。年,他总结经验教训后又在山上和室内种植天麻亩。这一次共收获天麻9万多斤。以每斤15元的价格销售,收益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田德连有了新的想法,年他开始研究天麻、灵芝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并于年正式注册了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科技企业。 之后,田德连大量推广天麻种植,带动了阳镇及周边乡镇多户人种植中药材致富,种植规模达多亩,亩产天麻约0.8万元,年均总产值多万元。千万富翁田德连很快成了当地名人。 在失败中积累成功经验 田德连的种植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年,因选址失误他曾损失0多万元。无奈之下,他将基地搬迁到阳镇魏家屯村,着手研发灵芝密环菌,计划进行菌包加工。年,做实验的6万多个灵芝菌包,仅成活1万多个,移栽到山上后又只成活多个。这次又导致亏损多万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干。”田德连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到年3月,基地成功生产灵芝菌包30万棒,移植到亩林地后,8月份便采摘了第一批灵芝10万余斤。 一次投资,可连续5年采摘,每年可采灵芝1至2次。第一年采摘的干灵芝每斤价格约元,第二和第三年每斤约元,第四和第五年每斤约元。
田德连算了一笔账,每斤鲜灵芝单价25元;每2.5斤鲜灵芝可产一斤干灵芝。按市场平均售价,每亩灵芝年均纯利润约1.6万元。 经过多年来的种植经验,田德连发现种植天麻技术含量高,收益不是很理想。而灵芝的收益远比天麻高出一倍,且收益稳定可控。 年至年,田德连的基地扩大了种植规模,年底可收获。预计天麻和灵芝总收入约多万元。除去民工工资多万元和投入成本,两项总利润将超过1千万元。 山林变“金山”,土地变“金地” 魏家屯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该村户人,建档立卡户99户人。该基地采用“公司+科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年就业人次达0余人次。 该公司对高效萌发菌、密环菌和天麻种植技术的研究发明,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9项,已成为黔东南州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
随着专利技术的获得,田德连的天麻生产达到了标准统一、可控稳产的目的,实现了天麻由野生变家种,由树林及房前屋后零星栽培转为工厂化、产业化的栽培、现代化烘焙,实现全程可控高产量高效益。 田德连认为,利用闲置林地种植灵芝,相对种植天麻而言,灵芝的收益更高,对林地没有损害,且有保护作用。他计划,明年将菌包从30万棒增加到60万棒,让山林变“金山”,土地变“金地”,就业人数增加到人次,将带动阳、大地、涌溪、焦溪、江古、都坪、尚寨等乡镇群众从脱贫奔上致富列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杜高富
编辑李冰
编审金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