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贫困家庭出生,对贫困的感受和理解,我有发言权。走出贫困,彻底脱贫我更有欲望,让大家都脱贫是我们共同的目的”。我经常跟我的帮扶对象这样说。 我叫吴义忠,于年考入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青溪镇工作。为更好开展工作,我于年将户口迁到青溪镇,从此便以镇远“本地人”自居。一个地方,一个岗位,一干便是七年。这些年,我始终铭记自己的公仆身份,真心实意给百姓,尽职尽责为扶贫。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我早年的特殊经历有关。由于家庭贫困,我曾两度退学,后来由于遇到资助人资助读书才彻底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我义不容辞来到基层工作,就是为了服务百姓,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我常常安慰道:“没有我的资助人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她让我学会付出学会感恩,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从服务人民开始”。 年至今,我一共帮扶过10户贫困户,年因帮扶任务调整了7户给其他同事,但这毫不影响我当时帮扶打下的感情基础,至今我仍与这7户同事帮扶的对象保留着密切联系,政策宣传、就业推荐一样不少。 年从杭州挂职回来,我得知同事杨明森要调动,帮扶对象可能要调给我,便常常跟杨明森去熟悉情况,年,我顺利接手杨明森的3户帮扶对象。接到名单当天我便奔赴贫困户家,与他们打起了“感情牌”,仔细了解他们的情况,拉起了家常。 贫困户虽然都是“贫”,但贫的原因却有很多。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杨忠远户,家庭人口5人,两个年过七旬多病的老人、身患慢病的儿子。开始帮扶至今,这个家庭就病痛不断,为他们求医问药也成了我的主要注意力,办理慢病证、医院治病、合医报销手续办理等成了主要工作。
“他干活特别有劲,经常带小跑,好像不觉得累。”这是同事们对我的印象。从年工作至今,我基本上每年只回家两次。为了能把全部精力投到工作中,我叫妻子辞职回家专职带孩子,自己却成了女儿的“干爹”。 大女儿出生时原本有15医院守护5天,把卧床还未康复的妻子留给亲人看护,自己便急匆匆投身扶贫,守护基层第一线。小女儿出生时,医院守护妻子3天又赶忙回岗位开始工作。 爱人经常抱怨:给她以“冷漠”、视贫困户为至亲、为工作发狂的“傻子”。面对妻子的不满,面对家人的质疑,我始终毫不动摇,一边安抚家人,一边正常上班。 因为社会好心人的资助我才实现做人民公仆的梦想,我也当以一颗赤子之心回报社会!我觉得这是资助我的人所希望的,也是社会上需要我的人所希望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整理
编辑杨羽
编审杨仪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