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县城3公里的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占地面积余平方米,一次能够容纳60名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被当地群众称为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技能的“学习园”,激发贫困群众生活信心的“欢乐园”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逐梦园”。
培训致富技能昔日“懒汉”变今日“好汉”
在学院的宣传展板上,“手工电弧焊”培训班优秀学员游升红“从醉汉懒汉到好汉”的介绍语引人注目。游升红来自和平镇那壮村岔河村民小组,曾经挂联游升红的干部马晓回忆:“第一次见游升红,是宿醉后蜷缩在一条陈旧的木凳上。挂联初期,经常凌晨1、2点醉醺醺地打来电话,不是要米就是要钱。”
年10月,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成立,采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考核发证”的教学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新时代农民讲习,破解“素质贫困”难题,将“昔日懒汉”变“今日好汉”。
年和年,游升红先后参加了砂浆调制培训及手工电弧焊培训,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相关技能证书结业,并到墨临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打工,每天收入元。年,游升红的务工年收入达元,比年的元,增加了元。一技在手,让游升红树立了信心和进取心,同时带来更加可观的收入。
镇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创业与培训管理股负责人阮钰淇表示,镇沅县有少数民族12.03万人,占总人口的56.6%,其中,拉祜族支系“苦聪人”人,超过全国苦聪人总人口的半数,受历史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部分群众缺乏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致富之路受阻。在此背景下,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应运而生,通过培训,像游升红这样转变为“好汉”的人越来越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厚植人才“沃土”“好汉”成“乡村振兴带头人”
年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挂牌成立,在总结、推广和升级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新“产教融合”方式,依托普洱学院办学资源和优势,充分整合县职业高级中学资源,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通道,落实“3+2”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知识+技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劳动力能力与学历“双提升”。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群众的意愿,实现技能培训精准到人,开设茶艺服务、电焊工、生态茶园管护、初级茶艺师、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等种职业技能培训。
年,位于九甲镇和平村的镇沅恒浩农副产品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道明与妻子罗正琼先后参加了为期6天的茶叶加工技术培训以及为期7天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
“茶叶加工培训很有用,既学到了茶叶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制作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还看到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经过培训和不断学习,夫妻俩掌握了更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提高了致富能力,致富信心倍增。
学到技能后,夫妻俩带领茶农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起创业,进一步扩大了公司销售规模。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已达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80余人,实现了培育一个人才、带动一方致富的办学目标。
学员结业后,学院通过强化跟踪服务,确保培训工作实效,为学员在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思想稳定等方面提供长期的跟踪指导服务。
当前,镇沅县建立了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业培训(站)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实现有培训意愿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应训尽训,做到低收入就业培训%覆盖。通过跟踪研判分析学员情况,年对之前4年来培训过的人进行摸底排查,动员再次培训人,培训后就业人。
截至年6月30日,镇沅县依托“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镇沅县人民政府普洱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已完成技能培训16期人,正在进行学历教育2个班86人。
(来源:普洱日报记者徐一丹通讯员王梓骁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