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广播电视台/看清(记者:李登龙镇原台田笑杜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力。镇原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既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注重扶持小农户,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契约型和捆绑式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元旦刚过,一场分红大会正在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育苗基地里举行,镇原县太平镇的11位农户共取得承包金70多万元。这些钱既是农民们一年的劳动所得,也是这家现代化苹果生产企业的苹果销售提成。户均6万多元,对于种地的“庄稼汉”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分片承包是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苹果产业中的一次大胆创新。年,居立农业在镇原县太平镇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成现代矮化苹果示范园亩,经过两年多的培育,逐步进入挂果期。为了让附近的农民受益,同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缺“劳力”的问题,公司决定把这些果园分片承包给流转土地的农民们,每棵果树3元钱的“打理费”,同时双方约定,苹果销售之后,每斤给予农户0.5元的“提成”。很快,亩的果园就被这里的11户农民“瓜分”了。据了解,在今年的苹果生产中,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向国内最大的鲜果供应商百果园供应苹果吨,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承包经营让太平镇的11位农户与公司形成了明确的契约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同样,这两天,镇原县开边镇妙丽香巾帼扶贫车间里也显得格外忙碌。妇女们忙着“穿针引线”赶制最新设计的一批刺绣产品。由于这批产品是镇原县与天津市20万元消费扶贫订单之一,任务重,精细程度高,总经理任艳艳在多方了解后,吸纳了周边的五六位“陪读妈妈”来做工,在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的销售订单。在镇原,像妙丽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样的民俗文化龙头企业已经就有7家,从业人员多人,年生产民俗文化产品多种、10多万件,年产值多万元,这些企业不仅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也让她们的手工艺品走向了全世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底气”。近年来,镇原县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圣农集团、天士力集团、海升集团、中盛农牧、广州立达尔、天津物宗园等23家大型龙头企业,发展湖羊、白羽肉鸡、苹果、万寿菊等特色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等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契约型和捆绑式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全县新型经营主体达到家,流转经营土地46.34万亩,5.6万户贫困户兑现了入股资金的保底分红。总监制:缪中发监制:慕彬王俭责编:邵勇瑊编辑:李浩声明:本文版权归庆阳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