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镇远县乡村振兴学院合作共建振兴人

近年来,贵州省镇远县聚焦乡村发展短板,把牢人才振兴抓手,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强化振兴人才能力素质提升,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新合作形式。校县双方协商成立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院务委员会+双院长”管理模式,由双方相关专家、管理干部组成院务委员会,双方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双院长,并各自选拔一名具有乡村振兴相关学科研究背景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干部担任副院长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学院下设办公室、研究中心、教学培训部、事业发展部4个工作部门,以及专家工作室、研究生导师工作室、学习实践实训基地等,分别明确专人负责和细化管理措施。校县双方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道,科学编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干部培训规划,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育平台,积极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民大智慧”和“镇远经验”。创新培训方式。学院通过“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打破干部教育培训地域界限,除了邀请高校专家、校县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乡土人才等在学院内开展集中培训之外,还组织干部赴东部帮扶城市、先进村、龙头企业、大型合作社等实地观摩学习。通过学员“下单”、学院“接单”的方式,针对县、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等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分类举办“订单式”培训班,为镇远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基层队伍,为贵州民族大学造就一批服务推进乡村振兴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管理模式。校县双方建立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2期联席会议定期商讨双方合作交流事项,实施干部培训全程纪实管理,把干部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培训学时和考试结果纳入干部个人成长档案,并将其作为干部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建立“凡训必考”机制,对参加培训的干部采取理论知识考试,撰写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测试,考试合格的统一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对不遵守培训纪律、应付了事的,由县委组织和派出单位进行谈话提醒,真正做到抓有实招、管有内容、评有依据,确保校县合作结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据了解,镇远县乡村振兴学院已有培训教师50余名,集中培训干部余人次,建立农文旅融合发展、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课题18个,并建立了大学生调研实验基地。李安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编辑肖慧编审杨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