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石桥村村里来了博士书记

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079.html

“为村里的群众真正做点事,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志向。”苏春花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39岁的苏春花是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本应在象牙塔里带领大学生研究学问的她,年5月,主动请缨到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驻村,担任石桥村第一书记。

石桥村是报京乡的六个脱贫村之一,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户余人,主要为侗族和苗族。

苏春花跟村民交流(右)

刚到村安顿好,苏春花就带着“我能为农村做点什么”的“课题”,迫不及待地串寨入户走访调研,收集村情民意,撰写调研报告。

“除了做家务、带娃的时间,其他闲暇时间村里的妇女同志大多闲着,有的玩手机,有的打麻将,有的摆门子……”一番走访下来,苏春花对石桥村的初印象可用一个“闲”字概括。

“早晚要接送孩子,剩下的就是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想做点事又不能走远,只好刷手机打发时间。”石桥村六组村民杨光琴说,以前一直在广东茂名制作手套,学到的手工技艺在村里用不上。

苏春花调研发现,像杨光琴这样的妇女石桥村还有很多。

为谋生计,石桥村很多人都曾到沿海务工,从事制衣、拉链等手工业。她们成家之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只好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成了目前农村的主要劳动力。

“人总是越闲越懒,必须得让大家的日子‘忙’起来。”苏春花说,要改变现状,就得像培养学生一样,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帮她们找到想做的、能做的事情。

“闲着也是闲着,给你们找点事情做,就是为了让大家跟着赚钱。”“原料、技术、销路都不需要担心,只要安安心心地把产品做好……”苏春花一边做群众思想工作,一边通过自己的资源联系企业。

没有大工厂就办小作坊。今年7月,苏春花从山东青岛和黔东南州三穗工业园区联系了两家手工企业,引入了制衣、手套加工、假发钩织、渔网编织等手工产业。

“以前一有空就刷手机,人都变懒了。在苏博士的动员下,现在我有空就做假发,4个月挣了多元,既能照顾家,又能有一份收入。”石桥村一组村民吴胜英是苏春花的帮扶对象,也是苏春花动员的第一批人。

苏春花跟村民交流(左二)

大家都有手工技艺基础,很快就能上手。她们把缝纫机、头套模型等设备领回家,把工作地点设在火坑边、灶台旁、院子里,三五个围在一起,边做手工边聊天,不仅增进了邻里情,还实现了增收。打麻将、刷手机的少了,手工队伍越来越强大,如今已有50余名妇女加入,还有不少男同志和老同志也前来观摩学习。

“我虽然不能教会群众太多的就业技能,但能帮助她们转变思想、理清思路,找到适合自己增收致富的路子。下一步,我将继续寻找适合男同志、老年人的手工,让大家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谈起未来发展,苏春花目标明确也信心满满。

如今,石桥村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向周边村寨推广,报京乡报京村、屯上村、松柏村等村也开始发展假发、手套等手工业,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 

通讯员李安生洪加启

编辑骆航念何涛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