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走进镇远县江古镇大岭村,天际碧空如洗,山脚下溪水淙淙,当地村民大多沿着小溪而居…… 我叫成亮国,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镇远县江古镇大岭村开展扶贫工作,成为了驻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
晚上回到村委会总结整理白天走访群众的资料
大岭村位于江古镇东部,距江古镇政府驻地16公里,平均海拔米,东与岑巩县思阳镇毗邻,镇岑公路沿村通过。全村35个组,人口户人,建档贫困人口户人,贫困程度较深。 经过和村两委沟通交流,我决定从家庭这个“小细胞”入手,入户走访了解村情,走访了一家又一家、一户又一户,用脚步丈量村情民意、丈量大岭的山山水水。
成亮国(左一)正在入户走访群众
晚上,我便将白天走访遇到的问题和上级下发的各项政策及时梳理出来,主动跟帮扶干部对接,以便帮扶干部及时掌握所帮扶贫困户的情况和及时理解各类政策。 通过3个月的努力,我摸清了大岭的村情民情、群众的家庭情况、困难诉求、发展建议等,真正成为了贫困户和各帮扶干部之间的“连心桥”。 年8月,一次例行走访中,我知得知中坝组贫困户石运贵,因身患绝症,已到弥留之际。老人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室内外和房前屋后硬化。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石运贵老人拉着我的手说:“要是我能在走之前,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那该多好啊!” 当时正值大岭村村寨提升工程进行时,虽然村级已经把他家硬化列入计划,但是因为石运贵老人的家里距离主干道较远,出于对工程完成效率的考虑,硬化到石运贵老人家还需要些时间。 当晚回到驻地后,我立马把这一情况向驻村领导、工作队长反映,并积极与村寨提升工程施工方取得联系,协调施工方能否调整施工方案,优先把石运贵老人家硬化出来。 经过我的沟通协调,施工单位同意调整方案,先硬化石运贵老人家,并立即将施工材料搬运到现场。但新的问题来了,石运贵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务工,硬化所需的劳动力不够。 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并号召单位的党员同志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石运贵老人家的硬化工作。 搬家具、铺石子、拉沙子、和泥浆……大家井然有序、干劲十足,最终顺利完成了石运贵老人家的室内外和房前屋后硬化,了了老人的一个心结。 这只是两年多来我驻村帮扶的一件小事。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来,年,大岭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我很庆幸我能成为驻村帮扶的一员,为脱贫攻坚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通过驻村帮扶,大岭村的村容寨貌、人居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感更足了、获得感更强了。 帮助群众春耕、义务助农秋收、帮助群众安装路灯……我和大岭的故事还在继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整理
见习编辑李贝多编辑肖慧编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