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过河游客接待中心(杨通航摄)
7月18日,笔者一行一进入位于镇远县羊场镇的高过河景区,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景区内的停车区域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游客们迫不及待地下车,成群结队地赶往高过河游客接待中心,准备换装、漂流。高过河游客接待中心的LED显示屏上,“欢迎游客到来”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字样反复出现。
正在等待进行漂流的游客(杨通航摄)
与此同时,侗族同胞周兴金却也在高过河景区内的“三寨村”忙个不停。“我白天在餐饮吧台工作,负责跟游客介绍我们少数民族的菜肴、吹芦笙、敬酒等,到了下午和晚上,就跟同事们穿上盛装,在‘村’里的广场上为游客表演歌舞。”周兴金说,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五年,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周兴金为游客介绍少数民族菜肴(杨通航摄)
周兴金的同事田玉英,是一个家有十几岁小孩的苗族妈妈。“以前我在贵阳、凯里参加歌舞表演,为了照顾家人,知道这里有用工需求,也就来这里上班了。”田玉英说,她和一个苗族姐妹同居一室,常常交流工作心得,切磋歌舞技艺。“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有同一个民族住在一起的,也有不同民族住在一起的,大家都相处融洽,像一家人一样。”
田玉英和同伴们为客人敬酒(杨通航摄)
话音刚落,周兴金便和田玉英一起,走到一桌正在用餐的客人面前,一边吹着芦笙,一边唱着苗歌,将正宗的苗家米酒献给尊敬的客人。“不管是这里的饮食还是民居,都很有少数民族特色,让人难忘。”刚刚体验了“高山流水”的湖南游客蒲先生高兴地说。
高过河景区管理者,贵州喀斯特山地旅游公司总经理黄君配感慨万千,“‘三寨村’因这里聚居了苗族、侗族、土家族等三个主要少数民族而得名。这里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土家族同胞会学习苗族同胞敬酒,苗族同胞学习侗族同胞唱大歌,侗族同胞又可以学习土家族同胞吹唢呐。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各民族间的交往很融洽”。
万德蓉总经理正在接受采访(杨通航摄)
作为高过河景区和阳河景区的运营者,贵州古城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引力,实现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升级。公司总经理万德蓉介绍,该公司将民族团结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少数民族职工优势,实现民族技艺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实现文化旅游带动脱贫。
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张贴民族团结简报(杨通航摄)
据了解,自镇远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号角吹响以来,作为一个拥有多名从业人员、其中90余名员工是少数民族的大家庭,贵州古城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紧紧围绕镇远县委、县政府“文化旅游强县”的战略布局,以镇远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过程中,该企业着力推动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就业、传承推介少数民族文化、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勤劳致富、输送党的惠民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该企业以“心居何处、自在镇远,以优质服务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依托镇远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铸造镇远旅游业发展新内涵,以旅游业发展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促进镇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