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黔东南,是我多年前第一次长途旅行的目的地。一路从贵阳到凯里,经榕江、从江、黎平到镇远古镇,今天要介绍的是榕江的宰荡侗寨。
宰荡是一个侗族聚居的村落,侗族最为荣耀的是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如天籁一般的侗族大歌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是一个离不开歌的民族,他们用歌来表达感情,倾诉喜怒哀乐,用歌来传承历史与文化。
侗族有一个古语“饭养身,歌养心”,在侗族大歌中有侗族最珍贵的东西。侗族大歌的内容有的讲述历史,有的劝世感恩,有的传唱礼俗,有的歌颂爱情和自然。由于千百年来侗族大歌的滋润,宰荡人淳朴而友善,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快乐。带着向往来到宰荡村的母女俩,准备接受一次侗族大歌的心灵净化。
杨秀宏是宰荡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村官,由于侗族大歌中不仅记载了侗族的历史,还有许多祖先的教诲,他收集了一些侗族大歌古本。侗族早些时候并没有文字,他们是怎么记录歌曲的内容呢?这些古本记录的都是侗族大歌,“尧乃合牌帅,当你审事奉牌奉委审甲”,意思是说,你去见皇上的时候,要拿这个牌子去见他。我们看到的汉字,其实跟它字面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侗族祖先是利用汉字把那个音记下来。
这几本侗族古歌是杨秀宏的爷爷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在杨秀宏看来,这几本古歌就像家谱一样,是传家宝。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了侗文。侗文又像拼音,又像英文。人们第一眼看到,觉得要么是拼音,要么是英语。侗文前面是拼音,后面是侗调。侗族先民用歌声来传承他们的历史和智慧。
在我们56个民族里面,很多少数民族,就像侗族一样,它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它有自己的历史,它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现在口述的历史。侗族不是口述,而是口唱历史。侗族用大歌的方式,来唱出它的历史,来传承它们的历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非常独特的历史的书写方式。
几年前,杨秀宏曾到广东的深圳打工,想起那段没有侗族大歌的日子,至今他仍记忆犹新。杨秀宏回忆说,当时就是很想回家乡,再去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唱侗族大歌。想唱歌,想到什么程度?自己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唱。他怕他们听了以后,说这个人有神经病。虽然城市的生活充满了诱惑和魅力,但杨秀宏的心却一直难以平静。他觉得生命中最离不开的是侗族大歌。最后,杨秀宏选择回到家乡。回村后,他为村里的小学组建了一个侗族童声合唱团,最重要的是,他天天能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