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林业战贫治穷,石头缝长出摇钱树全

白癜风专项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8.html

山是贵州的奇迹,92.5%的山地丘陵造就了西南地区“喀斯特王国”盛景。

山也是贵州的瓶颈,生态薄弱、石漠化程度深范围广、土层薄、望天土遍布,形成了乌蒙山、麻山、瑶山、武陵山等集中连片和特殊困难地区。

关岭自治县山石上已种满花椒树,实现了生态、经济双效共赢。(吴传娟摄)

因地制宜抓特色,困则思变谋发展。   近年来,贵州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石与治穷共赢”,将“治石”与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相结合,以花椒特色林业为抓手,在全省各地重点布局,向“地球癌症”宣战。

德江县石缝里酿财富,花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吴采丽摄)

进军困境,绝处逢生,点石成金。   石旮旯里种花椒,这对黔西南州贞丰县北盘江镇银洞湾村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95%以上的面积都是石漠化严重的荒山顽石,用当地人的话来形容就是“杂草都懒得在这里扎根”。   如今的银洞湾村,从10亩到80亩不等,全村户人家都种植有花椒,全村种植规模近亩,成功带动群众增收,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近年来,贞丰县抢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产业扶贫多措并举,打造“顶坛花椒”的响亮产业名片,以喀斯特地区“花椒经济”助力脱贫。

关岭自治县石头山里种出花椒树(吴传娟摄)

向技术要产量,石头缝中长出摇钱树。   有“地球裂缝”之称的花江大峡谷一带山高谷深、峰峦蜿蜒,著名的“板贵花椒”核心种植区便在这里。   山高坡陡、水恶石多、土层贫瘠,关岭自治县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和石漠化重灾区。特别是花江一带,过去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元,“逃离板贵”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   为有效治理石漠化,经过反复调研,关岭大力实施“生物治理﹢产业扶贫”模式,结合花江镇多年种植花椒的特点,不断改良种技术,加大农户培训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在科学技术的“赋能”下,关岭花椒产业迎来了转机,亩产从原来的余斤到如今的至斤,8万亩花椒喜迎丰收,群众吃上了椒香四溢的“富民”饭。   关岭花椒产业的蓬勃发展,引发“金凤还巢”连锁反应,大量返乡群众当起了椒农。如今的“板贵花椒”已是名声在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亩产值已达万元以上,昔日荒芜的板贵片区,变成了绿色“银行”。   截至目前,全省花椒种植面积达.47万亩,其中年新造65.5万亩。贵州已是全国花椒重要的产区省份之一。

关岭自治县花椒核心种植区花江镇坝山村曾德春喜获丰收(吴传娟摄)

聚焦精深加工,打造花椒优质品牌。   榨汁、水油分离、提纯、装瓶……在德江县稳坪镇长兴村乌江富康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花椒加工厂里,近十名工人正在操作现代化加工机器赶制30万斤的花椒油订单。   长兴村合作社花椒加工厂是全县重点建设的花椒深加工基地之一,已投资多万元,涵盖冷链库房和鲜干花椒、花椒油生产加工等3条生产线。   今年以来,合作社自产鲜花椒约5万多斤、收购鲜花椒25万斤用于加工,已完成生产花椒油约17万斤、袋装保鲜花椒8万斤,产品主要销往深圳、四川以及省内各地市场。   德江县依托德江贵之源花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国有平台优势,有机衔接政府-市场-银行,完成2.27亿元融资,分批次投入全县花椒产品加工环节建设。在稳坪镇、共和镇等地建设大型花椒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冷链储存运输、鲜果烘干、花椒油加工等精深加工生产链条建设。

德江县稳坪镇长兴村合作社储藏冷库(吴采丽摄)

产销对接打通产业全链,提价值叠效益。   从培育种苗,到基地规模化种植,再到产业推广,镇远县用2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筛选优秀的47个花椒品种,精心培育出独属于镇远本地的“太极天椒”。   近年来,镇远县不断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抓特色,以“太极天椒”品牌,立足中高端市场,完善产销对接,打造集科研、种植、推广、加工、收购、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型经营主体,打通花椒产业全链。   截至目前,镇远县普及“太极天椒”种植面积共1万多亩,同时,在黔东南州麻江县、黎平县、剑河县等6县市得到推广引种,全州总种植面积逾2万亩,花椒产业俨然已经成为了黔东南州的扶贫产业。

“太极天椒”颗粒饱满(杨正海摄)

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桐梓县全力推进花椒规模化加工、产业化开发。桐梓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17.52万亩,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产业化布局,涉及农户户,其中贫困户户。   同时,桐梓在娄山关高新区投入万元,建设保鲜花椒、干花椒生产线,完善产销对接;采用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将花椒配送到全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结合“美菜圈”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全链开拓下游,“线上+线下”的“双线经营”模式发力抓市场拓建。

“太极天椒”花椒油产品(杨正海摄)

一边拉动就业稳增收,一边治理环境显身手。多年来,贵州依托小小花椒,谋篇大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效益”两手抓,走出了一条“治石”与“治贫”协调发展新路子。   截至年底,全省共有花椒种植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全省花椒年加工量2.2万吨,年销售额4.35亿元。     下一步,全省将从“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科学选择发展良种;科学制定种植标准,打造高质高产基地;强化科技精深加工,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公共品牌建设,大力开拓销售市场”上持续发力,在务川、道真、德江、威宁、晴隆、贞丰、关岭等县布局花椒产业带,在全省花椒集聚区建设花椒产业园区和产业综合体,推动花椒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助力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采丽

编辑韦一茜

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