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时光镇远县秀地村第一书记周庆伟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让我更加坚定推动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梦想。”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镇远县金堡镇秀地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庆伟说,他将和全体村民一道,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再创佳绩。

周庆伟是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5月,他主动到镇远县金堡镇秀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走遍了秀地村23个自然寨余户人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召开院坝会、火坑会、田坎会,了解村情民意,通过反复调查思考,写下了一万余字的秀地村发展报告,明确了驻村“7件事”,探寻文化艺术与乡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之路。

“选准一个产业、推广一项产品、落实一个规划、设计一个样本、打造一张名片、办好一次赛事、推出一个节日,这是推动秀地村快速发展的有力措施,我必须做好。”周庆伟说。

周庆伟驻村第一件事就是发展村级龙头产业。通过调研和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推动秀地米种植规范化、售卖标准化。

周庆伟在称袋装大米重量。

“无论品质还是口感,秀地米都能走一条产业化道路。”周庆伟说,秀地米在当地的知名度非常高,适合发展为村龙头产业。今年,全村种植秀地米余亩。

为了提高产量,他打破全村以往传统种植模式,在全村推广宽窄行种植法,促进稻米光合作用,提升大米品质。

优质秀地米种植出来后,如何提升附加值成了困扰周庆伟的又一难题。“米是传统的农业原初产品,所以附加值不高。”为此,他发挥个人特长提出了文化赋魂、自主加工、品牌打造等做法,并牵头落实一项产品、一个规划、一个样本、一张名片、一次赛事、一个节日等事宜。

筹措建设资金、建加工厂房、购置加工设备、设计品牌包装、申请专利、挖掘文化……所有事项在周庆伟的带动下一件件得到推动落实。如今,走进秀地村,青山绿水间,稻香鱼肥人勤,秀地米加工坊内机器轰鸣,一袋袋秀地米走出了大山,进入了高校、企业、沿海城市的餐桌。今年,秀地米加工坊收购群众稻谷1.5万公斤,订单销售稻谷6余公斤、秀地米0公斤。

经过设计包装的秀地米成品。

“把文化通过艺术的方式融入到秀地米产业中,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在周庆伟的努力下,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在秀地村建立了“艺术实践基地”,并多次组织高校师生到基地开展艺术创作等实践活动,为秀地村创收20余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秀地村就要有人进得来,要培养人才,要留得住人,在群众中间形成代际传播,让秀地村的文化一代代传播下去……”周庆伟介绍,目前“7件事”已做成了5件,还有两件需要继续努力。

通讯员 李安生 廖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编辑尚宇杰

二审谢巍娥

三审干江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