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笔者在镇远县涌溪乡洞头村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的排列在公路旁,群众种下的红菜苔、青菜、包菜等蔬菜长势喜人,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洞头村蔬菜生产大棚(张能晴摄)
自年秋冬种实施以来,涌溪乡围绕上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总体部署,盘活闲土资源、做好产销对接和强化服务保障,全面提高了秋冬种生产质量和效益,有效的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盘活闲土资源扩大生产规模 “合作社不仅帮我们免费清理烟地,还请我们去帮忙,每天有元的工资。”洞头村村民杨秀莲高兴地说,“实施‘烟菜’轮作,还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杨秀莲是烤烟种植大户,今年她家把60余亩闲置的烤烟土全部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蔬菜,烤烟和务工双重收入,家里生活多了一层保障。
组织群众移栽红菜苔(张能晴摄)
该乡巧打时间差,按照“政府主导、合作社主体、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从解决土地流转难、农户犁地难、投入成本高等入手,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烤烟是该乡主打的种植业,烟叶采收后,组织发动农户发展秋冬季蔬菜种植产业,待蔬菜采收后,合作社将翻犁的土地归还农户种植烤烟,实现了由原来的“一年一种一收”向“一年两种两收”的转变。 目前,该乡建设秋冬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个,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蔬菜00余亩,带动余名农户就近就业。 做好产销对接确保农户收益 包谷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该乡秋冬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蔬菜余亩。为保证蔬菜的销路,合作社与贵阳名益公司签订了销售订单,实现了订单式生产。 “实行订单式生产,蔬菜的销路不是问题,极大的降低了风险。”合作社负责人姚希云介绍说,以往担心销售问题,农户不愿意规模化蔬菜种植。今年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后,大大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
包谷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姚希云查看红菜苔长势(张能晴摄)
为做好秋冬种生产,该乡将秋冬蔬菜生产纳入乡、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有效的推动了工作落实。 该乡积极与县内外龙头企业、大型超市、学校等对接,了解市场动态和需求,推介蔬菜产品,作好销售计划。根据市场需求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确保了农户的收益。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生产质量 连日以来,该乡广大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农业技术人员忙碌在田间地头,全力指导农户做好蔬菜种植、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了秋冬种有序进行。 “我乡严格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规模化发展秋冬季蔬菜,突出示范带动,想方设法延长产业链,做实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针对部分农户还缺少经验,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干部助农活动,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该乡党委书记杨胜江介绍说。
党员干部帮助群众移栽红菜苔(李安生摄)
据了解,该乡组织干部通过“院坝会”“田坎会”等形式,与农户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讲清政策、讲清市场、讲清产销,消除了农户畏难情绪。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选派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外出观摩学习,达到了“种有人教、管有人传、卖有人带”的效果。
同时,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通过QQ群、 目前,全乡开展宣传活动余场次,培训农户余人次,发布信息30余条,解答技术问题50余个。
通讯员付光斌
编辑吴贤和
编审江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