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力四全蹲点镇远县村社合一走出产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青溪镇后山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公路旁,村干部和群众们正在田间忙碌着,一派生机盎然。

后山村紧靠集镇,区位优势明显。但在几年前,由于该村两委班子力量弱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一直戴着贫困村的帽子——产业结构单一、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增收渠道狭窄。

变化从年底开始:后山村“两委”牵头,村干部带头入股,整合了扶贫资金60万元,建成镇远县青溪后山村种养殖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余亩,着手发展蔬菜产业。

“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多,好多土地闲置。现在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群众有利益联结分红、土地租金和就近就业。”合作社理事长、村委会主任钟远富介绍说。

“在合作社务工,一天的工资70元,我们家离合作社也近,上班很方便。”在村“两委”的介绍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唐仁权成为合作社的工人,务工、务农和利益联结分红让他每年能收入1.6万元,再加上两个儿子在外务工,他家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后山村的产业得到了统一规划和统一实施,全村共建设蔬菜种植大棚68个,利益联结贫困户60户,带动1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增收多元。

“村社合一”助推农村“产业兴旺”,这是青溪镇走出的特色路。

近年来,青溪镇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或“支部+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出资入股合作社,依法引导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按照法定程序选举担任“村社合一”合作社理事长,其他村干担任副理事长、理事,使村干部成为合作社的中坚力量,保证村合作社与村“两委”同向同力、互促共进。

同时,通过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入股方式,吸纳群众入股合作社,一起抱团取暖,着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规模化、长期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实现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

此外,还聚焦合作社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开展专家服务、集中培训、现场交流等,提升合作社社员整体素质,实现培训生产“两不误”,技能收入“两提高”。

目前,青溪镇有17名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合作社理事长,50余名村干部担任合作社副理事长或理事,吸纳余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花卉余亩、蔬菜种植余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韦一茜徐伟

编辑徐微微

编审王璐瑶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