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的她刘美在书里,找到独我的节拍

03:46写在前面在新型城镇化的当下,县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里既有追赶潮流的新兴业态,也保留着熟人社会的生活节奏,它松弛宽容,有时也规训苛刻,它是年轻人通往大城市的出发点,也是承接返乡人的落脚点。在西部贵州的县城里,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她们”如何在县城里书写自己的人生?如何成长为咬合在县城发展齿轮里的铆钉?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开启《小城的她》故事集,将笔触和镜头对准“她们”。她们是故土的锚,也是新风的帆。当她们从被定义走向自我定义,当县域经济肌理中渗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智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生存状态的改变,更是一个地方对平等价值的深刻体现。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人物名片刘美,黔东南小学语文教育名师、民盟黔东南州工委镇远支部主委、镇远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53岁,临近退休,孩子自力更生,喜诗书、爱旅游,常有同频好友相伴。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中年女性难求的满意人生状态。但刘美说,这是她大半辈子赤脚寻路生生熬出来的“自我嘉奖”。她出生在物质条件贫瘠的年代和家庭,20来岁毕业工作之后才理解看见“城市”的概念。40岁时她才拥有一个真真正正的书房,完成儿时的梦想。步入中年后,她想通一些生活的本质,才开始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说“不”……镇远“爱上阅读书香民盟”读书会。在时代大流行文化的语境下,她说自己既不是涅槃重生的“大女主”,也不是绝地反击的“黑莲花”。在她生活的小县城里,各种“主义”的议题也离她很远,她更像每一个县城都随处可见的“三角梅”,顺应时令,适应性强,唯一不同的是,她知道自己不能止步于哪一个“花季”,要求自己努力“探头”,保证生命的种子永不枯萎。即便生于一隅,也要向上攀爬,这是三角梅的生命特质,也是刘美朴素的人生信念,更是写下这篇文字背后的意义!看见扉页里的远方镇远,一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古城,古时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今天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英雄能人辈出。在美丽的古城里读书、吟诗,雅致且浪漫。但拥有这份“浪漫”可不是刘美成立“爱上阅读·书香民盟”读书会的初心,而是希望招募一批志同道合的盟友,实打实地读书、思考,然后用交流和表达不断传递阅读的魅力,传播文明的声音。美丽的镇远古城。读书对刘美有种天然的吸引力。小时候,家里条件十分贫苦,掌家的大人们基本目不识丁,能够坚持上学,对刘美来说是一件幸事。特别是从书里读到许多新奇的人事物之后,那扇好奇的心门就再也关不上了。刘美还记得,儿时家里住的房子都是木板房,被烟熏火燎后变得黑黢黢的。大人们会去买摊上售卖的过期报纸,然后拿回来全部贴在墙上,用于美化墙壁,也拿来挡一挡风。放学回家后,只要有空,刘美都会蹲到墙边去读那些报纸。她调侃道,“以至于有些新闻报道,她永远没办法知道结尾。”因为喜欢读书,每一学期的语文课本成为她最期待的礼物,“只要课本发下来,不出一个星期,我就全部读完了。”刘美笑言。读到小学四五年级时,家里的亲戚送了她一本《安徒生童话》,里面的小故事她反复咀嚼、品读,让她感到惊讶的不是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而是,原来这个世界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得多。“既然没办法到达,那就读书吧。”镇远“爱上阅读书香民盟”读书会开展阅读活动。因为农村孩子被局限的命运,或许也因为这个潜移默化的想法,刘美成了一名语文教师。20岁师范毕业那一年,她被分到镇远县农村小学任教,开启了和书本天天打交道的历程。年,在讲台上耕耘了18年之后,因为工作调动,刘美离开了教师岗位,成为镇远县教师发展中心的一员,但阅读依然是她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候,阅读是她探索远方的钥匙;长大独自面对生活时,读书是她化解疲惫生活的“解药”。她读中国经典名著,求索“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也读马尔克斯、卡夫卡,感受西方文学里宽阔而荒诞的世界。书籍让她得以走进不同的世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内核,那便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传递一种绵长的力量第一眼见到刘美,绝不会相信她已年过半百。得体大方的穿着,由内而外散发着知性美,很难在她饱满的脸上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说话时,她喜欢专注地看着对方,然后再慢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算观点不合,她也不会反驳,而是会去思考,分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镇远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段向东评价她,“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她似乎都有属于她自己的节拍。”书友们在一起。刘美的确是跟着“节拍”走的人。年,在有了“想成立一个读书会”的想法后,刘美立即召唤身边的朋友,得到大家一致支持。同年7月,镇远县“爱上阅读·书香民盟”读书会成立。从最初的7名会员发展到今天的50余名会员,读书会已开展45期主题不同的阅读活动,走进学校、社区、景区等地,播撒书香芬芳。刘美介绍说,读书会每两个月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拒绝拍照宣传式、朗读吟咏式、专家讲座式、建立基地式等以物质或形式为重,开展浅表阅读的读书会模式,而是扎扎实实定主题、定书目,以任务驱动展开阅读,阅读范围涉及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阅读完之后如何检验成效,升华内涵?刘美打开手机,翻出几张照片,书友们围坐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动我们都会请大家分享自己读的那本书,深度剖析其中要义。每年年末,我们还会组织开展总结会,鼓励大家分享、表达这一年的收获与成长。大家能抽点空余时间的时候,也号召大家用文字表达。有好几位书友的文章都陆续在报纸和杂志上刊出。”刘美说。在刘美看来,读书、思考、表达是一体化的事情,只有不断地输入、输出,才能让自己真正感受到变化。读书会阅读活动留影。读书会里的成员来自不同的行业,但大部分都是教师。作为一名长期站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刘美坚定地认为,想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保持阅读和思考。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构建系统完整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避免步入狭隘的、虚无的陷阱。得益于刘美的提倡和指导,读书会的成员们也将这颗阅读的种子种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来自镇远二中的姚本芝老师,曾经在学校成立了学生“清风徐来”读书会,指导学生定期读书,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此外,在镇远县各个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学校纷纷成立读书组织,用人类精神瑰宝去影响下一代……刘美真切地感受到,因为阅读,一股不大却绵长的力量正在这座小城里平缓流动。来一场“中年叛逆”“人到中年,疲惫与麻木是生活的底色。”刘美觉得,这句话说得也没错,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年人疲于奔命,家庭和事业的担子越来越重,生活的鸡零狗碎不断涌入,“顶梁柱”这个角色在中年人的身上越来越具象化。“即便陷到这种杂乱里面,难道我们就要被淹没吗?”刘美的答案是“不”。“我就是要做一些看起来‘装’的事。一个人,要有与别人活得不一样的勇气,否则就会被大众吞没。”这是刘美对抗所谓“中年危机”的“叛逆”。参加读书会的成员大多是女性。在开展阅读活动这些年,刘美也被质疑过,都这么忙了,还能抽出空来看书,是不是在作秀?或者是,现在读书大家都拿手机看了,天天抱着书,确实有点装了。前几年,刘美还会在意这些声音,甚至出差在高铁上拿书出来读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现在,刘美已经完全屏蔽外界的看法,专注在自己的内心,任别人评说。“所以我说最近这几年的状态,是我感到最舒适的,我想通了一些事情,找到了某种平衡,这是一个积淀而后质变的过程。”刘美说。在读书会里,刘美也亲眼见证了书友们的变化。有一位女性书友,刘美每次看到她,都能感受到她的紧绷,胆怯、慌乱、无措,但又想要改变。接收到她的“信号”后,刘美总是有意无意让她在活动中主动分享,让她表达、讲述,然后通过活动不断去认识新的人。刘美坦言,“现在再看她讲话,从容自然了很多,那种紧绷感完全消失了。我不敢说是阅读改变了她,准确来说是她改变了她自己。”在大众叙事里,中年女性,人生的进度条拉到了一半,上有老年的父母,下有长大的孩子,她们肩上扛着多重身份,“负重前行”变成生活的常态。她们生活里什么都有,就是难得有“我”。刘美希望,通过举办读书会,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鼓励更多疲乏的女性加入进来,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汲取新的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充实去打败焦虑。刘美(左一)和书友们在一起。关于未来的规划,刘美还有很多想做的主题,国学国风、女性心理、县域教育等等,也想带着阅读活动走进镇远的各个地方,让古城书香更浓。除了读书,刘美还有运动和旅行的习惯,在她的世界里,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当青春荷尔蒙退潮后,智慧开始涨潮。这些年,读书、行走让她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情绪变化,于是她决定,让女儿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不再受困于世俗的看法。结婚、生子、择业都是女儿的事,她要做的就是坚定地站在女儿身后,做她最坚实的港湾。刘美说,这是她另一种“中年叛逆”!文、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秋樾编辑/胡家林二审/金艾三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