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坐落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并常住着7.22万人口。在这片土地上,一颗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屹立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它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近年来,镇沅县积极响应并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该县坚定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生态优势,推动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同时,镇沅县还致力于环境污染的深入治理,致力于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以及持续性。经过不懈努力,镇沅县已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辉映、生态繁荣与百姓富裕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
精准施策,构筑生态安全“绿色屏障”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经济“财富之源”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我们可以打好“致富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寻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为构筑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绿美镇沅,构筑生态宜居“健康城”镇沅县坚持人民福祉为先,致力于打造“穿越哀牢、感受无量,茶香咖香、鸟语花香,芳香镇沅”的品牌形象。通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镇沅县巧妙地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不断加大项目推进、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成功创建了6个省级示范村,并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美丽乡村称号。同时,还荣获了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3个国家级森林乡村的称号,以及55个省级森林乡村的荣誉。
镇沅县全面构建了“绿美镇沅、生态镇沅、健康镇沅、芳香镇沅”的空间发展主题,打造了滨河生态廊道、城市绿道、六大主题公园,以及茶香大道、咖香大道等特色景观道路。此外,还着力打造了无量湿地公园、十里滨河长廊等绿地景观,建成绿地总面积达到亩,公共活动广场5个,城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0.57%。
经过持续努力,镇沅县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保持优良,环境空气质量同样达到优良水平。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镇沅县也因此荣获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成为了一个美丽、宜居、幸福、和谐的生态之城。
文旅交融,共谱生态文化“振兴乐章”镇沅县秉承“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理念,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该县精心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致力于在保护中寻求开发,在开发中坚守保护。重点围绕传统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特色建筑与风貌、民族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黑古陶”制作技艺等,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同时,积极探索“茶叶+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市政建设,打造五一、嘉德等茶庄园,并建成集旅游、文化体验与茶叶销售为一体的千家寨庄园。此外,还建设了野生茶种质资源库,开辟了老乌山、老海塘等古茶山旅游路线,深入挖掘镇沅茶文化,依托茶山传说打造文创产品,实现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变。年,镇沅县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37亿元,显示出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随着一批批农文旅项目的推出以及3A级无量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区的建成,镇沅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日益增强,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与百姓共同富裕的融合发展之路。如今的镇沅,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人情浓郁、社会和谐。恩乐江水清澈流淌,哀牢山麓气势磅礷。如今,在镇沅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文明理念已深植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县成功探索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镇沅模式”,展现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展望未来,镇沅县将继续秉承保护优先、治理污染、扩大绿色空间、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发展的原则,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持续推动生态发展,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