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披露,辰溪的前世今生大揭密

世上有两个“辰溪”,一个是水名,一个是县名。

隋开皇九年(年),位于五溪腹地的辰阳县治由铜山迁辰水(古名辰阳)与沅江交汇处(今县治),改县名为辰溪,多年来沿用不变。

关于河流辰溪,清人刘家传先生《辰溪考》载:“郦道元《水经注》:‘辰水出县三山谷,东南流,独母水注之。’又云‘独母水,源出龙门山,北入辰水。’《禹贡》曾氏注:‘辰水出贵州铜仁。’《元丰九域志》:‘麻阳有辰水。’《一统志》:‘辰水一名锦水。’《渠阳边防考》:‘辰水出铜仁蛮界,流经麻阳县城南为锦江者,名辰溪。’《汉书·地理志》:‘辰水出贵州梵净山,南径溪口,至铜仁施溪司,径入麻阳,经县城南,北流二百三十里,至辰溪县入沅。”(道光《辰溪县志·山川志》)

辰溪司于五溪之一,《禹贡》:“九江,辰州得其五,辰水其一也。以溪名者,春秋时,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五溪,各为一溪之长。辰与雄、樠、酉、无为五溪。”“五溪”,是历史地理名词,但至今它几乎成为“怀化”代名词,说明怀化地域就是古代五溪的主要疆域。历史文化具有很强传承性,揭开尘封,非同凡响,古为今用,不绝文脉。

五溪之称到底始于何朝何代?需要一番考究。“五溪”作为域名,即以怀化为中心,包括湘黔渝鄂等省市的周边地区,共三十几个县市。五溪地区有31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上述地区自古便称“五溪之地”。对于“五溪”之说由何而来?“五溪”又是指那五溪?

一、五溪的由来

陆地上流淌的水流,有“江”、“河”、“溪”、“渠”等多种称谓。四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和各自特征。“江”、“河”都是指大的水流,如长江、黄河等。“溪”、“渠”是指较小的水流。

沅水中上游的几条大支流为什么都称“溪”?首先我们从“溪”的字义上看看:《说文解字》:“溪名本作谿、嵠,山渎无所通者。”又《墨子·亲士》:“狭者速涸者,溪也。”再司马相如《上林赋》:“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谿”、“嵠”者,即“没有出口的山沟”或“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也。

“谿”、“嵠”是何时改作“溪”的,暂无可考资料。先见于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后见于唐.柳宗元《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潇水。”“谿”、“嵠”改“溪”后,音和义都有新的变化。读音:“溪”读xī,形声。字从水,从奚,奚亦声。字义:循“奚”意为“世世代代”。“水”与“奚”组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流淌的水”。故“溪”的本义:“一向就有、不知源自何时的无名水流。”到了近现代,“溪”己泛指小河沟、小溪流了。如溪涧(夹在两山中间河沟),溪流(从山中流淌出来的小股水流),而且还有更宽泛的引伸,如:溪步(水涯与渡船处),溪径(小路。引申谓途径)等。

“溪”与“河(江)”也有些细微的区别,从宽窄大小上,“溪”是相对上比“河(江)”窄。从水流速度变化上,“河(江)”相对上比较平缓,而“溪”则多急湍。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被称为“溪”,宽于五米的被称为“河(江)”。从位置上相对比,通常“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带,湍流和不平坦的河床亦较常见。

沅水中上游的几条大支流,为什么都称“溪”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五溪”地区,东有雪峰山,西有武陵山,大小河流均发源于山中,从山谷中流淌出来,河床落差大水流多急湍,“溪”的特征比较明显,故多称为“溪”。沅水中上游的几条大支流为什么都称“溪”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相对于干流沅水(江),它们都属于从山谷中流淌出来的小水流,都是在山谷一带和上游水源,且河床不平坦水流多急湍,故称为“溪”。

沅水中上游有固定的水道和长年有水流的大小支流有上千条,为什么不叫“千溪”、“百溪”,而叫“五溪”呢?这与中国的民族文化有关,中华文化历来注重“师出于名、名出于典”。我国古代最早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这就是“五溪”的最早出处和最权威的排序。

再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七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有“五溪”一词,而李白生活在唐代,离北魏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己有余年了,对于李白这样的唐代著名诗人,是不能不读《水经注》这样一部我国古代最早较完整的,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的。所以李白诗中的“五溪”,应指的就是《水经注》中的“五溪”。通过诗人的强化,“五溪”称谓,便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二、五溪的确指、排序

各地不同资料,对“五溪”确指排序,多有争议。涉及属于“五溪”的有九溪之多,即:酉溪(酉水)、辰溪(锦江、锦水)、武溪(泸水)、溆溪(序水)、雄溪(巫水)、潕溪(无水)、朗溪(渠水)、月溪(贡水)和沅溪,迄今尚无定论。今人阳国胜认为其包括酉溪(酉水)、辰溪(锦江)、无溪(舞水)、雄溪(巫水)、清溪(清水江)。也有人认为其包括酉水(酉溪)、辰水(辰溪)、溆水(溆溪)、舞水(潕溪)和渠水(朗溪)。还有人认为其包括酉水(酉溪)、辰水(辰溪)、溆水(溆溪)、舞水(潕溪)和泸水(武溪)。……,不已而足。

对“五溪”的确指,“多有争议,迄今尚无定论”之说,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的是对武陵地区,特别是众多江河溪流的自然地理状况,并不了解掌握;二是有的是史学知识欠缺,不知道或没读过《水经注》一类历史科学著作,不知道对“五溪”史家早有定论;第三,更有甚者是有些人为了一已之利益,篡改史藉,任意胡编,混消视听,人为地制造“多有争议,迄今尚无定论”之谬说。对五溪的确指排序有两种方法:

一是习惯法。

正统的史书都尊重北魏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原意,普遍认为“五溪”即今天的雄溪(巫水)、满溪(渠水)、酉溪(酉水)、潕溪(无水)和辰溪(辰水)。

正统的“五溪”即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多有别称。如雄溪,因发源于巫山,原本是称巫水的,唐宣宗(公元-)年间:“庚寅七月,夏汛末终,秋汛蹱至,暴雨倾盆,三昼未止,洪水滔天,滚滚而至,田庄复洲,村舍灭失,巫州诸地,皆成泽国,帝忱颁昭,改巫为洪,以赈灾祸。”故历史上自唐宣宗年间开始至共和五年(解放后的一九五四年),巫水曾改称为“洪江”,“洪江”为水名,因水名得地名,巫水与沅水交汇处地名叫“洪江”,乃始于此。“巫水”、“洪江”都寓易发洪水灾害之意。巫水还有一个别称为“运水”。满溪,别称朗溪;酉溪,别称叫更始河;潕溪,历史上曾经称“无水”辰溪,别称锦水、锦江、麻阳河。

人们常说:“雄溪乃‘五溪’之首。”此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遵循《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之说,便有了“雄溪排‘五溪’之首”一说。第二层意思是在古近代,洪江为“五溪”地区的商业、文化中心,在“五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领头羊的地位和作用。

对“五溪”的称谓和所指对象及排序问题,正史书籍和民众习惯上,都遒循《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这一“五溪”的最早出处和最权威的说法。至于排序,如果不是资源论证和开发等专门需要,一般都遵重史书和约定俗成的“五溪”称谓和对象所指,并不十分注重谁第一谁第二的排序问题,且沿用至今不乱作更改。当然,如果是为了资源论证和资源开发等专门需要,一定要按大小排序做个比较,那只能另当别论了。

二是比较法。

一定要按大小排序做个比较的话,依据通常惯例,按长度排序,则为:酉水-潕水-渠水-巫水-辰水。简要介绍如下:

酉水,有南北二源,北源为主流,发源于湖北宣恩县酉源山,酉水因此而得名。古称酉溪,又称更始河,是武陵五溪之一。自北东向西南流经宣恩县和来凤县,于百福寺进入重庆市,再经重庆酉阳县酉酬至秀山县石堤入湖南,至沅陵注入沅水。酉水全长公里,为沅水最大支流。

梦别酉水桥

夕阳下的酉水金光闪闪

酉水春早

潕水,古称无水,又称舞水,源出贵州省福泉县罗柳塘,流经黄坪、施秉、镇远、岑巩、玉屏,至湖南新晃、芷江、怀化市区、中方、黔阳等县,在黔城镇注入沅水。是武陵五溪之一,全长公里,为沅水笫二大支流。历史上曾一度作为沅水主源,因考虑接纳支流渠水的因素,才将主源改为清水江。

日落而息

舞水风光

舞水组曲

晨曦熠熠

渠水,又名渠江。有东西两源,东源出城步县八十里南山大茅坪为主源,西北流至绥宁县的丝毛坪入通道县境,流经靖州、会同县境,又北流北流经朗江、漠滨至黔阳托口注入沅水,全长公里,为沅水笫三大支流。

那条属于渠水河谷的焦柳铁路

那条属于渠水河谷的焦柳铁路

那条属于渠水河谷的焦柳铁路

那条属于渠水河谷的焦柳铁路

巫水,即洪江,古称雄溪,又名运水、竹舟江。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巫山西南麓,故名巫水。向西北流经城步、绥宁、会同、洪江4县(市),经洪江市东注入沅水,全长公里,为沅水笫四大支流。

梦幻巫水

巫水河畔的水上苗寨--柳塘

遗落在巫水河畔的明珠

辰水,又名锦水、锦江、麻阳河。源出贵州省铜仁县漾头,经江口、铜仁至文昌阁入湖南省,经麻阳县城(高村),又东流28.5公里至兰里,经湄河湾入辰溪县境,在辰溪县城对河小路口注入沅水,全长公里,为沅水第五大支流。沅溪,应是沅江与各支流的统称,并不是某支流的名称。

小小辰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玄妙无穷,乃华夏文明源头之一。实为不凡之地。“辰溪”一名,缘于辰。何为辰?古人云,日月合宿之地谓之辰。何为合宿?“生同衾,死同穴”是也。夫妻相伴终生直至死后同穴。日、月本是天空星象,是不可能同宿的;这里的日、月,分别是指日神与月神,是人类崇拜和祭祀最古老的神。

走马辰溪观溪景_野渡无人舟自横

巫傩文化中,传说人类曾经历滔天洪灾,部落里最后只剩下了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这一对同部落兄妹无奈结合,生儿育女。女娲为了不被他人诟病,在身上遍插84根绣花针,光芒四射,化为太阳神,她死后,被尊为南山圣母;伏羲对同部落兄妹通婚感到羞愧,他每天劳作,至夜才回家,为了给家人光明,他化为月神,又名太阴神,他死后,被尊为东山圣公。

尽管“辰”字有多层意思,而作为地名,辰溪的“辰”指的是伏羲、女娲的故乡。《山海经》记述:“有丹山,有始州之国”。这个记载说明辰溪的丹山,曾经有人创立过人类史上最早的邦国。史学家也一直认为,伏羲为百王之先,是他创建了史上最早的邦国。丹山又名大酉山,钟鼓山。《山海经》记述:“钟鼓山,帝台之觞百神也”,丹山曾是帝台祭祀百神的地方。丹山之巅又名“天平界”,现在登临其上,尚可见一块偌大的人工开凿的平地。可见在古代,丹山有多么神圣!丹山有瑶池、咸池(原系远古陨石砸地而形成)等多处祭祀传说的王母圣地,而丹山周边的村民沿袭古称大酉洞为南岳洞,相应的大酉山应是古帝王最早封禅的南岳山,也就是巫傩文化中的南山。西周时期周穆王曾到大酉山祭祀,清《四库全书》记载,周穆王陵在辰溪大酉山。同时记录大酉山为天下名山,大酉山洞为全国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六小洞天。

由此可见,古老的丹山,又名大酉山,是伏羲、女娲的安葬地。辰溪之名源于伏羲、女娲,与中华文明同源,是伏羲、女娲的故乡,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

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搜集整理

转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