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山峡谷的地形地貌使很多历史文化深藏在大山里,普洱市镇沅县非常典型,这是个因盐而兴盛,也因盐而偏荒的地方。一千多年前古道上驮着井盐的骡马络绎不绝,如今,按板镇的古盐井已成为盐业历史研究的活化石,默默诉说着沧桑变化的商业传奇。
按板井,原名南丘井。清雍正二年(年),镇沅府地方开办按板井,系滇南主要井场之一。时任巡抚杨名时以盐课充溢民食,额设按板井盐课大使一员。按板井产井四区,即大井、二井、茂庆井、茂怕井。年,镇沅县署亦移驻于此,在按板井设置场署。按板盐场所属子井南有抱母井、恩耕井、茂腊井、澜盐井、蛮卡井,西有茂爱井,北有景东井。清末,产盐量居全省第六位。年,按板盐场改设为盐务署,隶属磨黑盐矿。按板盐行销临沧凤庆、云县、镇康、耿马,玉溪通海、新平、元江,红河石屏,西双版纳景洪及普洱景东、恩乐等地。
(无量湿地公园)
在镇沅,茶马古道和盐马古道本来就是一条道,从又驮盐又驮茶到只驮茶不驮盐,这段历史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这条道标准的叫法应该为“盐茶古道”。
(镇沅夜景)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王高25.6米,树幅20米X22米,周围44平方公里范围内古树苍苍、林海茫茫、遮天蔽日,溪流瀑布众多、珍禽鸟兽各异,是科考探险徒步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镇沅县以著名的八大古茶山打造“爷号”普洱茶,分别是“大爷”马邓茶、“二爷”老海塘茶、“三爷”砍盆箐茶、“四爷”打笋山茶、“五爷”老乌山茶、“六爷”五一茶、“七爷”千家寨茶、“八爷”茶山箐茶。“八爷”之间不因排序而分先后等级,个个都是铮铮铁骨的茶中“爷们”。游客到镇沅,不仅可以寄情山水,还可以在品饮一款款“爷号”茶的过程中感受君子之交的况味!
年,镇沅县城从按板镇搬到恩乐镇,经过二十多年建设,新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夜晚的恩乐江美仑美奂,风姿妖娆。镇沅一个县有三个博物馆,这在全省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其中,苦聪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恩乐镇复兴村大平掌拉祜族新村,年建成,展现了拉祜族苦聪支系从原始社会一步跨越千年进入社会主义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社会的历史。
(苦聪历史文化博物馆)
镇沅博物馆浓缩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发现,古井盐的兴衰、古树茶的分布、黑古陶制作工艺、红色革命历史等,展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人们带回历史隧道享受穿越的感觉。千家寨博物馆以千年古茶树为线索,展示了茶叶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漫长过程,以声光电技术让人仿佛置身热带雨林,让人身临其境。
(镇沅博物馆)
(千家寨博物馆)
镇沅县九甲镇有一种广为流传的地方剧种——杀戏,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杀戏已经在景东、镇沅一带有几百年的历史。杀戏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一种濒临失传的戏曲,一部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探求一条让古老传统活起来、传下去的途径!
镇沅民族文化馆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建筑,楼顶及坡面为茶叶型状,被打造成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最大的屋顶花园。站在楼顶花园俯瞰,夜幕下的镇沅灯火通明、如梦如幻,广场上十几支民族歌舞队跳得正欢……盐茶古道上传承至今的古道热肠,来的都是客、见谁都亲热的民族遗风,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镇沅人就是吸引游客最靓丽的风景!
振太镇紫马街是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之一,明朝起就是驻扎训练军队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古宅、寨墙、古道、桥梁,加上田野里的庄稼、路边的树木、小河边的石碾房榨油房,简直美呆了!难怪被誉为“油画里的乡村”!
振太镇位于澜沧江以东,与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隔江相望,振太文脉久远,尊师重教,早在乾隆22年(年)就开办“兴隆书院”,年创办新式小学,年创办中学,是镇沅县著名的侨乡和商业发达之地。秀山街上车水马龙秉承一百多年来嘎里渡口江边街商业传统,和赶秀山街的老百姓一起登上渡船,流连于澜沧江上,江天一色,两岸清翠。这条年创立的秀山街,已成了镇沅及江对岸临翔区云县老百姓最喜欢的山街!
振太镇石太富村,完整保留着盐茶古道马帮留下的痕迹,走马的石板路、饮马的石井槽、拴马的石柱子、歇马驮子的石台阶……空中仿佛回响起马锅头的吆喝声,马店的伙计正在帮忙下驮子牵马,炊烟四起饭菜飘,赶马的阿哥歇歇脚,饮上一杯酒……
盐马古道上,难搭桥默默地躺在夕阳的余辉中。据巜新纂云南通志》载,难搭桥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年),于两岸峭壁间,就崖砌墩嵌为半圆形石拱桥,跨径单孔7米,长10米,高20米,工程浩大。站在难搭桥上,脚下飞瀑深渊,身旁巨石布阵,远处公路笔直畅通,这是交通运输史上的活化石,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曾经辉煌艰辛又远去了的时代……
通讯员马迎春文
镇沅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刘榕杉
审核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