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运江,年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同年,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加入到贵州万名“西部志愿者”的队伍当中。
年8月1日,根据岗位需要,我被分配到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羊坪镇政府扶贫站负责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以及一碗水村的6户贫困户。扶贫开发工作站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部门,任务十分艰巨。入岗后,我协助办公室数据分析的前辈们一起做好羊坪镇扶贫信息数据的处理、整改、完善工作。一开始,大量的数据让我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旁边的老前辈和蔼地说:“‘毛弟’不要慌,工作要慢慢的来不要急,要先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摸熟了系统,弄清了扶贫政策,也能开始处理一些事情,什么材料放在哪里、在哪个位置等都了然于心。扶贫办就像一个大家庭,里面虽有分工,但成绩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一年多以来,繁忙时段平均一周有千条以上数据,我忙得热火朝天。其中,我听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毛弟给我拿个贫困户信息表”“毛弟给我贫困户打个贫困证明”“毛弟在全国扶贫开发系统给改一下贫困户收入”“上面又反馈数据下来了需要马上整改”等等一系列话语。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着这些帮扶干部面露笑容地离开,并表达感谢,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之后,我更加努力地学好政策、吃透政策,继续尽最大的努力做更多有用的事。除处理数据之外,我还负责帮扶一碗水村的6户贫困户。年11月13日早上7点,我接到一碗水村驻村队长何国龙的电话,让我前往村里报道,到村后何队长开车带我下队,并在车上给我讲述村里的大致情况,带我一家一户走访我要帮扶的贫困户,之后我慢慢融入了村里的帮扶干部大部队中。 村两委的干部和帮扶干部都非常友好,知道我是新人就比较详细地向我讲解帮扶工作该如何开展,怎样才能快速与贫困户打成一片。自己第一次入户的时候,心中总是在想贫困户是否会搭理我?是否会配合我开展工作?但随即想到扶贫工作关系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我不能退缩。
我在心中给自己暗暗打气,面带笑容走进贫困户家中,热情地跟姚瑞辉叔叔打招呼,问他最近身体可好?今年收入怎么样?快过年了家里有没有备好年货?简单寒暄后,我很快就搭上了话。时间一长,我从他们眼中的“那个年轻人”渐渐转变成了小王,有什么事情也主动给我打电话。 这几个贫困户中有一户比较特殊,也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第一次队长陪我一起去,见面之后不见队长说话,只是比了几个手势,这位颜叔叔就把“一户一袋”拿了出来。我们通过图片手册的方式向他宣传了政策,原来他和妻子一家两口都是聋哑人,之后我每次下队都会去查看他家的生产生活、安全饮水、安全用电等情况。
帮扶这一段时间以来,帮扶户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事无巨细都牢记于心,能马上解决的就立即落实,自己办不了上报领导共同解决。每次下队,贫困户们都热情地对我说:“小王再坐一下,饭菜都快整好了,吃了再回去。”面对他们的盛情好意,我挥挥手并说好意已心领。现如今,帮扶户们已全部脱贫,每每想起我心中既欣慰又骄傲。自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这一年多以来,我很多事情从懵懂到熟悉、从啥也不会到很多事都能干、从摸不清系统到熟练使用系统,按时准点完成扶贫数据填报清洗。同时,我也见证贫困户的脱贫,看着他们生活一天天变好。 后续的扶贫尚未结束,我还需努力,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一名合格志愿者,成为一块有用的“志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杨仪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