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古镇是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状穿城而过。有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域外文化都在小镇相互交融,异彩纷呈,留下了诸多文化遗存。镇远古镇山环水绕,美丽的舞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河北岸为旧府城,河南岸为旧卫城,两城均建于明代。远观时,两城、一河构成一幅宏大的太极图案。
小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
走在这片古朴的建筑中间,很多古宅的门楼显然比较低调,经常出现一些“歪门斜道”的构造——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大门一般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将门朝南边偏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的“歪门斜道”。老一辈们说这“歪”与“斜”,历来都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这种角度的差异让外人无法轻易窥见厅堂,这样才能确保“财不露白”。
登上石屏山,俯视古镇全貌,夕阳余晖之下,古镇显得非常宁静、婉约,随着夜幕降临,闪耀的灯光勾勒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古老的县城又活跃了起来。
乘船游览舞阳河,游船从舞阳河的支流相见河出发,在两岸茂密的翠竹间穿梭,一种清幽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呈现出优美的水乡特色。行不多远,一座山峰上的3块惟妙惟肖的人形石头便映入眼帘,这就是“唐僧师徒峰”:一左一右是八戒和沙僧,中间戴僧帽正襟危坐的就是唐僧。再向前,只见一块石壁上生有一半圆形凹槽,与水面的倒影连在一起,山水一色,形成了“破镜重圆”的奇观。再继续前行,船过“滴水观音”,峰回路转之间,“五老峰”、“将军柱”又展现在眼前,接下来就进入山水精华舞阳三峡。一进龙王峡,石壁上挂满形似腊肉的钟乳石,一道山泉从山崖上跌下,被石岩隔成“三叠水”,激起阵阵氤氲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隐隐约约的彩虹。紧接着,就是奇特的“孔雀开屏”:两根高大耸立的白色石柱,一大一小,层层展开的纹理恍若一簇簇凤尾竹随风摆动,如孔雀展开美丽的羽毛在欢迎游客。继续前进,就到了诸葛峡风景区,这里可见“火烧赤壁”的痕迹,这一段或是咆哮奔腾的急流险滩,或是开阔宁静的湖泊水面,让人的心情也随着游船的时快时慢而忽起忽落。而到了东峡一带,龙池、鱿鱼洞、犀牛塘、千层岩等栩栩如生的奇妙景观纷沓至来,让人目不暇接。游完舞阳河前往青龙洞,在我看来青龙洞应该叫做“青龙洞府”更为恰当,因为它是贵州最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从外面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一旦进入,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古人在悬崖上采用下吊、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营造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阁楼悬空”的独特格局。夜幕再次徐徐降临,从青龙洞出来,经过祝圣桥,一座七孔石桥,据说已有几百年历史,虽饱经沧桑,但依然坚固如初,倒映在清波里的身姿纤细婉约,翩若飞虹。
夜里的舞阳河很美,微风吹来,华灯的倒影轻轻荡漾,来到镇上的“好吃步行街”把酒临风,品尝着美味的特色的酸汤火锅,惬意至极!
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等。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井遍布全城,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清澈见底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较有名的有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陈家井、园觉井、南门沟味井等,春夏秋冬盛泽不涸。
古城中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公里,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与府卫古城垣,吴王洞、四宫殿、古全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多处。镇远古城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古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