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综述
近年来,镇原县立足“三农”工作,精准施策,全面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深入推动养殖产业优化升级,全县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跨越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项目优服务
镇原县紧盯“创建畜牧强县”的目标任务,精心谋划“造血式”奖补项目,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先后制定了补基础设施、补产犊母牛、补优质冻精、补优质饲草、补机械设备、补屠宰牛羊,奖规模养殖村、奖规模养殖场、奖重点企业“六补三奖”政策。制定印发《镇原县年肉牛、肉羊、生猪、饲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提前编制新建棚圈,打造肉牛头、头规模村,改造提升规模场户等个项目规划。共计安排资金万元,奖补新建棚圈.85万平方米、肉牛专业养殖村个、见犊补母.7万头、牛羊屠宰4头(只),补贴5亩优质饲草、万亩粮饲兼用玉米种子。
镇原县还成立了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和“四级联动”机制,实行包抓责任制。每个乡镇安排名专业人员包抓,定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三农”工作相关政策,常态化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和宣传活动,市、县农业专家给群众服务指导,解决群众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引导群众高质量发展养殖产业。
创新模式树标杆
镇原县以“科技引领、模式创新、示范带动、循环发展”为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母畜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三元双向”等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引领更多群众通过科学养殖致富。
重点围绕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装备示范推广,积极打造种猪繁育及良种推广、全株玉米青贮、畜禽粪污分子膜发酵处理、良种奶山羊养殖、辽宁绒山羊纯种繁育、早胜牛保种繁育科技示范点6处。立足平泉镇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以肉牛产业为主导,按照“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依托省、市农科院技术力量在平泉镇打造科技示范乡镇处。
积极探索推行“母畜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子,推动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实现肉牛产业集群化发展。2年,全县完成肉牛饲养量2.24万头。建成盛旺达早胜牛保种繁育场、中民海富高端肉牛繁育基地各处;培育平泉、新城、中原、郭原4个肉牛养殖万头重点乡镇;培育新城孙奄、小岘,平泉湫池、赤马,郭原景塬5个头专业村;培育新城高庄、闫寨、惠沟、东庄、朱塬,平泉八山、景家、秦铺、上刘等27个头示范村、54个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92万户,镇原县被列入全省“平凉红牛”产业集群重点县。
年,镇原县聚焦打造南部5万头和北部0万头肉牛产业带目标,着力培育新城小岘、平泉湫池、郭原王沟圈示范养殖小区个,新城高庄,平泉黄岔、景家,新集唐原头专业村4个,临泾桃园,庙渠孙寨、文夏,平泉南徐、马洼、寺府,屯字寨地、太阳、官亭等27个头规模村,改扩建存栏基础母牛00头以上的规模场20个。全年计划新增5头以上规模养殖户户,新建肉牛棚圈7.8万平方米,饲养肉牛5万头。截至4月底,已完成肉牛饲养量6.78万头,建成标准化养殖棚圈.6万平方米,见犊补母0.66万头,兑现奖补资金万元。
全县聚焦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紧盯典型示范样板打造,今年新建、改扩建示范小区处、头示范村4个、头示范村27个,新增标准化示范场25个,培育养殖户2户。
引培良种强保障
按照“以草定畜、协调发展”的思路,镇原县不断优化草产业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年以来,全县采购粮饲兼用玉米种子,由乡镇确定种植户,每年示范种植粮饲兼用玉米万亩以上,青贮玉米秸秆55万吨以上。2年,依托科技示范点创建项目,购买青贮菌制剂包,示范青贮点青贮饲草2吨以上;采购秸秆揉丝打捆机械0台(套),提升饲草收贮机械化水平。
为加大粮改饲抓点示范推广力度,今年镇原县采购价值02万元的甜高粱、燕麦草种子,免费投放到乡镇,示范种植优质饲草0.5万亩以上。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五种”齐抓,支持养殖企业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优化核心种群,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先后引进黑安格斯肉牛头、辽宁绒山羊只、萨能奶山羊70只,计划新引进黑山羊、杜泊羊、奶山羊、绒山羊只。累计建成冻配改良点26处,年可冻配改良牛羊0万头(只)以上。
按照“春秋集中免疫、定期补免”的要求,统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集中免疫。通过日常补针,切实做到“不漏村、不漏户(场)、不漏畜(禽)、不漏针、不漏项”,群体免疫密度全年保持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70%以上,构建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提升能力补短板
镇原县积极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探索建立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等模式,构建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自行处理为补充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确保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带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督促规模养殖场做好常年程序化免疫,指导散养户落实好集中免疫,对强制免疫抗体检测不达标及新补栏畜禽及时补免,切实做到应免尽免,维持畜禽较高的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对畜禽圈舍、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运输车辆、用具等,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根据疫病发生风险制定消毒方案,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科学选定消毒药品和方法,原则上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圈舍和环境消毒,保证消毒效果,对发生疫情和检出阳性的区域,增加消毒频次,并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加强养殖场防鼠和虫媒疫病防控,及时使用高效灭鼠剂和杀虫剂进行消杀。
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排查力度和频次,及时收集因灾死亡畜禽尸体。加强死亡畜禽运输管理,死亡畜禽运输车辆防水、防渗、耐腐蚀、易清洗消毒,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经过人口聚居区、畜禽养殖密集区。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优先采用高温化制等方法,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深埋法处理,严格按照规范合理选址、规范操作,防止污染水源和环境。
优势产业观察②丨庆城县:念好特色产业经奏响乡村富民曲优势产业观察①丨西峰:厚植优势谋发展着眼特色聚合力高质量发展巡礼④丨镇原县:满眼生机日争新作者丨庆阳融媒记者白勇涛发布丨马瑶审核丨郝芳新闻广告热线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