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余光燕)“每天元工资啊,算下来每个月有多元,不错不错,小伙子加油干。”近日,方文海对动员到杭州务工的村民方小平进行电话回访。“小伙子不错,大专应届毕业生,十几天前,帮他联系到杭州的电子厂上班。”
刚从杭州企业实地考察岗位回来的剑河县仰阿莎街道方家村村主任、劳务经纪人方文海在村里忙活起来。他带着村组干部一起学政策,跟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推介就业岗位。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部分村民出行计划延迟。方文海便把各家情况一一记在心里,通过岗位考察,仔细为不少村民物色岗位。
“这次过去考察,收获很大,工资高的岗位对技术要求很高,但比如制衣厂、橡胶厂,每月也有至元工资,比较适合我们村学历不高的村民。”方文海说。
作为县里发展起来的首批劳务经纪人之一,方文海考虑的东西更多了,“要开展劳动力全员精准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
稳定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黔东南州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就业队长)等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力量促进就业,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
为此,该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行、规范高效”的原则,年挂牌成立黔东南州人力资源市场,凯里市、镇远县、锦屏县、台江县建立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县级总社乡镇成员社村级劳务合作社”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模式,全州组建劳务合作社个,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群众就业”的有组织劳务就业新路,大力培育劳务就业队长。目前,全州共明确劳务就业队长人。
同时,黔东南州积极引导和鼓励国营企业、社会力量创办劳务公司,为求职人员提供专业的就业创业服务。目前,全州共有劳务公司89家。
“作为中间人,我们不仅要两头兼顾,做到人员与岗位精准匹配,还要提供‘保姆式’服务、跟踪服务,稳住就业队伍,我们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娘家人’。”浙江新联外包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剑河工作站负责人叶辉介绍,年,剑河引进该公司,目前,向浙江输送就业人员多人。同时,在剑河开展技术培训、劳务经纪人等培训,不断提高当地就业人的就业技能。
此外,为实现人员与岗位精准匹配,黔东南州采取输出、输入地两头对接的方式,通过大数据系统运用,在用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搭建起精准就业平台,并借助东西部劳务协作方式,与杭州就业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劳务就业优惠政策。今年,州县两级分别与对口帮扶城市签订稳岗协议,在杭州建立26个务工稳岗监测点、家劳务输出基地,收集就业岗位信息4.79万个。
为激励市场主体力量,黔东南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就业队长开展就业摸底排查、求职招聘、有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劳务就业服务。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兑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跟踪服务补贴、组织服务补助、劳务队长补贴等补贴补助共计.97万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招聘活动余场次,达成就业意向1.1万余人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组织劳务输出3.89万人,劳务合作社有组织劳务输出11.5万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技能培训人次。
通过系列政策,黔东南州激活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力量,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外出劳务就业更加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