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代称为黔,属于蛮荒边苦之地,不同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那个时候的贵州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并且荒芜、落后,因此自唐起,就成为了惩治罪囚的绝佳之地,在历史上,就有很多著名诗人都被贬谪到贵州过,比如说诗仙李白、黄庭坚、王阳明等等,而第一位被贬谪贵州的著名诗人就是王昌龄了,这位唐代“诗家天子”被贬谪的地方,就是现在贵州黔东南的隆里古镇。
隆里古镇坐落于黔东南锦屏县,原名龙标寨,李白的那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其实就是指的这里,明洪武十八年(公元年),此地开始正式建镇,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修建古镇最初只是为了屯兵,因此设置了东、南、西、北四道大门,东门是城内的正入口,如今只剩下东门到北门这一段,东城门为清阳门,为典型明代建筑,在城墙上设有跑马道,用来传递重要消息,城墙外有护城河,防止入侵。
隆里古镇是明清时期贵州省重要的边防城镇之一,因此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严格按照当时的屯堡风格来建造,颇有点像安顺的屯堡,而且当时修建古城的工匠放弃了当地常见的石头材料,转而用鹅卵石铺成路面,倒是别有一番风味,而且隆里的街道也与别处古镇不同,这里20多条街道纵横交错,但是这些路口却互成“丁”字,而不是平常的“十”字,这是因为“十”与“失”谐音,寓意不吉利,而“丁”则有人丁兴旺的意思。
走在隆里的街道上,还会发现这里大街小巷的古井颇多,据说是有72口,这也是对应着古镇里的72姓,隆里古镇在这几百年里,虽然也曾多次历经火灾、旱灾之类的,但是有这72口井在,大多都安然度过了,这也让整座古镇保持很是完好,可惜现在只留了十几口还在使用,镇内现在依旧还居住有人,其中大多都是当年明代屯军的后代,他们的来历可追溯到安徽、江西一带,因此古镇里的一些建筑、风俗,也带一点江南风格。
而且因为王昌龄的到来,这里的文风也很是鼎盛,城中的状元桥、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墓等建筑,都是为了纪念王昌龄而修建,当然这个状元墓只是衣冠墓而已,古镇里还有座博物馆,可以在里面详细了解到古城的历史,城内有五座清代宗祠,采用的也大多都是江南宗祠技术,门口的牌坊壁画雕刻非常精美。
在隆里古镇内还有三大绝活,分别是唱戏、讲故事、玩龙灯,其中的玩龙灯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但是隆里的玩龙灯比较特殊,它是以汉江南文化为主,再融合当地的苗族、侗族文化,独具风格,其龙灯制作精细,表演者技艺高超,活灵活现,花脸龙灯还上过《天天向上》综艺节目。
与镇远、青岩古镇相比,同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隆里古镇则可以说是“低调”,许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不过或许也是因为如此,这里民风淳朴,也好客,不要啥子门票,房屋基本都对外打开,可以一清二楚看到屋内的摆设,跟主人招呼一声,便可入屋参观,吃饭时间,在街道边寻上那么一家小饭店,来点当地的腊肉、腌鱼,再来上一点糯米酒,让你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