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不能用泥土栽培,松树毛更有透气性……”见到镇远县羊场镇凯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政权时,他正顶着日头在家中顶楼与几位村民讨论兰花种植技术。
指着楼顶整齐摆放的余盆兰花,杨政权打开了话匣子:“三年前,我了解到,兰花种植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好。我们村具备适合兰花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村里的山林中就有很多野生兰花,种植兰花错不了。”
现在,他家的兰花已发展到多盆,年收益超过10万元。
村支书杨政权的“花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摄
杨政权不忘当好致富带头人。如今,在其带动下,兰花已成为该村的“明星”产业。
“一有时间,我就给大家搞技术培训,有种植意愿的村民都可以加入。”为了降低风险,杨政权认真总结兰花种植经验,打造集栽培管理、市场推广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种植队伍。
凯言村的兰花产业正是贵州将“庭院经济”创建提升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小庭院”做起“美丽乡村”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出了具体要求。目标方向明确,发展思路清晰,贵州执行有力。
依托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贵州各地纷纷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利用房前屋后的院落和周围的闲散土地等空闲庭院资源,引导群众做大、做强、做靓“庭院经济”。
按照“一个棚架、一垄菜园、一组果树、一排栅栏”和“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标准要求,六盘水勾画了“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的蓝图。
黎平县龙形街道以“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石含开摄
凯里市开怀街道养朵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房前屋后种满果树、黄金芽和各种蔬菜,大力打造“四季有果、三季有茶、两季有瓜、户户有庭院经济”的美丽乡村,去年以来,全村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榕江县崇义乡敦仁村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人才助力、合作社兜底”发展模式,动员、引导搬迁群众围绕庭院房舍空地、宅基地、坡台地的“三块地”建起“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问题。
以生态宜居、村庄富美为理念,修文县谷堡镇天生桥村利用辖内天生桥自然风光资源优势,坚持“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全力推动农村“五治”工作,帮助村民规划庭院布局,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引导村民全程参与建设,放大以庭院整治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助力乡村旅游业和观光休闲农业齐头并进。
既盘活闲置资源,又打造宜居家园、发展乡村经济,贵州正立足实际,变房前屋后的“方寸地”为幸福生活的“后花园”“增收园”,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编辑胥芬芳
二审陈玉祥 刘思博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