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民大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全力助力脱贫攻坚

人民网镇远6月12日电(龙章榆)6月初,贵州民族大学全体班子成员赴镇远开展帮扶活动,不到半天的实际行程里,一行人辗转五地,实地发放一笔奖助学金、现场开展一场专家座谈交流会、揭牌两块校农合作采购基地、签订多份合作协议……

对于此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节点上的帮扶行程,镇远县主要领导同志感慨:一如既往力度大、干货多、深受感动。

年,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结成帮扶对子,共建镇远“三乡十村”。4年时间,贵州民族大学以抓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为着力点,尽力发挥智力、人才方面优势,在全力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探索出一条民族院校帮扶贫困地区的崭新路径。

年9月,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开展的农产品展销会。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供图

实行“订单式”扶贫行动

尽管天空飘起小雨,镇远县石桥村的林下养鸡基地依旧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道路旁,一辆货车正在装货,不久后,被装上车的原生态乌鸡将进入贵州民族大学的食堂餐桌。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根本之策,但贫困地方往往缺乏产业“造血”能力。对此,贵州民族大学两头发力,一头发挥科研优势,在镇远培育了一批特色蔬、果、禽等特色产业,另一头与镇远签订采购协议,依托学校食堂的广阔需求,打开销路末端,解决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不止在产业发展上补齐短板,针对脱贫攻坚中地方的各类薄弱环节,贵州民族大学推出“组合套餐”,以“订单式”思维展开帮扶。

缺人才,贵州民族大学派遣8个扶贫工作小组分别结合不同部门性质、不同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在当地开展发展规划,深入智力扶贫。

缺思维,贵州民族大学以报京、金堡等乡镇为主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乡镇干部、村支两委和村民致富能手等组成乡村精准脱贫骨干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期。

缺物资,围绕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问题,贵州民族大学以真金白银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截止年,小到报京小学的学生文具,大到贫困村村委会办公楼,贵州民族大学在帮扶点推进执行了40余个帮扶项目或具体工作。

……

缺什么,扶什么。贵州民族大学根据自身在科研、人才、教育等方面等优势,结合镇远的实际情况,着力构建高效、精准的“订单式”帮扶对接模式。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表示,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专项规划,谋篇布局引领发展”“专项培训,提升能力奋战脱贫”“专项扶志,培育激活内生动力”“专项助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专项助困,聚焦解决现实问题”“专项助农,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六个专项”工作格局,在帮扶工作中尽力实现“镇远所需,民大所能。”

贵州民大校农合作基地——石桥村林下养鸡基地的生态乌鸡正在运输。龙章榆摄

探索“可持续”脱贫机制

脱贫攻坚不止在朝夕之“赢”,还在长远之“兴”。特别是,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关键节点,如何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项措施持续有力、有效?

6月3日,在镇远县召开的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提质推进会上,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人民政府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签订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告双方合作探索常态化治贫与乡村振兴机制的力度再次加码。

专门成立并与地方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正是贵州民族大学致力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探索。

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在社会治理(反贫困)、旅游规划、电子商务、数据科学、新闻传播、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等学科、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结合自身学科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年,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共同创立乡村振兴学院,在培训、科研、产业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助力持续培养打造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持续推动农业农村产学研融合,为地方持续发展输出动力。

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学院框架下,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共同推动“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机制建设。当前,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协同镇远县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党员干部,开展“镇远县可持续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社区治理可持续脱贫乡村振兴县级深化改革试验区”六年战略规划编制。新时代党建扶贫的新路径也已在探索。

褚光荣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后,将进一步明晰该学院的办学方向、理顺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步伐,在乡村振兴政策研究、课题研究及新型业态、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构建国家需求导向、项目任务带动、平台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的服务机制。

年4月,贵州民族大学驻村队员与群众一起劳动。李安生摄

构建“双赢”合作关系

去年,贵州民族大学派驻镇远县金堡镇辽家坳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叶成勇带领学生撰写的15万字《辽家坳村寨志》成型。作为学校民社学院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成勇的此次研究,一方面助力了当地扶贫干部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民风,以更好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为贵州民族大学在地方农耕文化研究方面,增添了新的成果。

去年,贵州民族大学遴选音乐、书法、美术、体育、传媒等专业学生组成志愿者团队,赴报京乡对当地小学生免费进行音乐、书法、美术等培训。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拍手叫好,也让前去支教的大学生们收获颇丰:“收获了实践知识,树立了更远理想!”

贵州民大志愿者团队到帮扶点小学开展志愿活动。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供图

两个案例仅是缩影,四年来,类似的“双赢”案例不少。在脱贫帮扶中,帮扶单位与被帮扶单位之间能产生良好互动。贵州民族大学派驻当地的驻村干部总结:在高校与当地贫困地区的脱贫帮扶互动中,不仅贫困地区获得了高校的人才与资源,高校更收获了更宽广、更“接地气”的研究、实践、学习基地,“实际上是合作、是双赢!”

在几年的帮扶实践中,贵州民族大学逐步建立、拓展这种“共赢”关系。高校党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活动……贵州民族大学将学校各项工作生动链接到帮扶工作中,让高校与地方实现同收获、共成长。

赴镇远帮扶的帮扶团队出发前合影。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供图

结对帮扶开展以来,硕果累累。在6月3日的座谈交流会上,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远县委书记刘建新在会上充满感情地说:“贵州民族大学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精准施策,帮到了点子上、扶到了关键处!”褚光荣表示,帮扶五年来,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建立了深厚情谊。“民大真诚希望继续与镇远县共同携手、各尽所能,助力镇远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