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这一精神力量,其深远影响难以估量。它不仅是个体的精神归宿,更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间信仰。其中,关帝庙、妈祖庙和万寿宫三大地方民间信仰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或许许多人对万寿宫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然而在江西地区,万寿宫的地位却举足轻重,其影响力堪比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们对妈祖的崇拜。然而,尽管妈祖、关帝等信仰的影响力持续深远,万寿宫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却似乎逐渐暗淡。万寿宫,作为江西的独特标志,承载着无数漂泊在外的江西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是江右商帮辉煌历史的见证。这座座宫殿般的建筑,不仅是物质的瑰宝,更是精神的寄托。万寿宫,亦被称为江西会馆或江西庙,对江西人而言并不陌生,特别是对南昌人来说更是耳熟能详。南昌便矗立着两座著名的万寿宫,一座坐落于市郊,名为西山玉隆万寿宫,它承载着宋朝皇帝的册封,被誉为“天下万寿之主”;而另一座则位于市区,名为铁柱万寿宫,虽已毁损,但其历史底蕴仍深植于人们心中。万寿宫的建立,源于对江西地方保护神——被尊称为“福主”的许真君的深切缅怀。许真君,原名许逊,字敬元,来自汝南(现河南)。在东汉末年,他的父亲许萧因躲避战乱而迁居至南昌。随后,在三国吴赤乌二年(年),许逊出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的益塘坡。
许真君在任期内始终保持清廉,政绩斐然,赢得了百姓的广泛爱戴。然而,随着晋武帝的去世,政局开始动荡不安,惠帝昏庸无能,贾后独揽大权,导致八王之乱。在此背景下,担任四川旌阳县令长达十年的许逊,决定放弃官职,东归故里。在放弃官职、东归故里之后,许逊与吴猛结伴同行,前往丹阳(今安徽当涂县),师从谌母研习道法。此后,他游历江南众多地区,致力于为民除害、根除水患。传说中,许逊曾降服蛟龙,而那口古井也因此成为了传奇之地。在他36岁高龄时,于东晋宁康二年,也就是公元年,他携全家四十二口人一同飞升,鸡犬升天的故事由此流传开来,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源于此。许逊飞升之后,为了缅怀这位传奇人物,当地的乡亲们以及他的族孙们在他的旧居之处建立了“许仙祠”以作纪念。随着历史的演变,南北朝时期,这座祠堂被更名为“游帷观”。到了宋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进一步将其提升为“玉隆宫”。最终,在宋徽宗政和六年,这座宫殿又获得了“玉隆万寿宫”的赐名,彰显了许逊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历经多朝更迭,玉隆万寿宫的香火依旧旺盛,而江西人在外地的“万寿宫”数量更是多达数百座,遍布各地。在古代,无论江西人聚居何处,万寿宫的踪迹便随之而至。在清代,万寿宫不仅是江西同乡会的聚集地,更是两座万寿宫祖庭的所在地。其中,位于南昌城内翠花街的“铁柱万寿宫”与真君故居“玉隆万寿宫”相映成趣,宛如一对孪生兄弟,共同见证了江西人在各地的繁衍生息。
据章文焕先生所著《万寿宫》一书记载,历史上万寿宫的数量多达余座,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名满天下。江西省内,万寿宫的数量高达余座,它们遍布于个地市的40多个县区与乡村之中。如今,这些万寿宫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依然得以完好保存,有的却已遭受破坏,甚至有的已经难以寻觅其踪。苏州的万寿宫
苏州的万寿宫
湖南凤凰古城的万寿宫
#南昌西山万寿宫与万寿宫文化#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万寿宫与江右商帮之间的紧密联系。#丰城市万寿宫的独特魅力#据章文焕先生所著《万寿宫》一书记载,历史上万寿宫的数量多达余座,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名满天下。
而在省外,万寿宫的数量更是众多,遍布全国20余个省区,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南地区是万寿宫的密集区域,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计22个县市便建有28座万寿宫,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城市万寿宫的独特魅力置身于丰城市,万寿宫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不仅承载着地方文化的厚重,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其精美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都让人在游览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庄重。万寿宫的踪迹遍布东南亚,如新加坡的惹兰勿律街就有一座,同时,在马来西亚等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也留下了万寿宫的深刻烙印。而且,万寿宫的踪迹不仅遍布东南亚,只要有江右商帮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万寿宫的痕迹。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万寿宫与江右商帮之间的紧密联系。据宁都魏禧在《日录杂说》中的记载,他阐述了一个地理现象:“江东被称为江左,而江西则被称为江右。这是从江北的视角来看,江东位于左侧,江西则位于右侧。”基于这样的地理划分,江西的商人群体被冠以“江右商帮”的称号。在湖广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无江西商人不成市”,意指市场上少不了江西商人的身影。同样,在云贵川一带,也有“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的说法,突显了江西商帮在这些地区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江右商帮,凭借其优越的水运条件、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商人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得以在中华工商业领域称雄长达余年。他们凭借物产丰富、技艺精湛的优势,加之科举盛行、官宦的鼎力支持,更因讲究“贾德”、注重诚信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使得江右商帮在中国古代商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与晋商、徽商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也是实力最雄厚、分布最广泛的商帮之一。在江右商帮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商业巨子。他们历经磨难,却始终坚韧不拔,如泰和的“肖百万”、吉安的周扶九、南昌的黄文植、抚州的汤子敬,以及靖安的陈筱梅和抚州华茅的创始人华联辉等,他们不仅具备高尚的商业道德,更拥有远大的目光和雄厚的财富。而江右商帮的辉煌成就,与万寿宫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俗话说:“江西老?一把伞,走到那里都当老板。”这背后,正是万寿宫赋予了他们无尽的信心与力量。江右商帮,这一在宋元时期诞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商业群体,虽然其历史起源晚于万寿宫,却深刻认识到万寿宫所拥有的特殊地位与深远影响。因此,当他们最初踏上商业征程时,一个创新的想法在脑海中萌生——为何不将商会的会馆建筑成万寿宫的模样?这样的会馆不仅将增强商会的号召力,更能凝聚商人的力量。尤其是万寿宫所蕴含的神秘宗教气息,是其他会馆所无法比拟的,它令人感受到一种庄严与神圣。这种独特的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江右商人的信誉和地位,更将为他们的商业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这些大小不一的万寿宫,仿佛一根红线,将那些奔波于外的江西商人紧密相连,共同编织出一幅庞大的商业画卷。湖南凤凰古城的万寿宫,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江右商人而言,无论他们身处何方,经历怎样的艰辛与磨难,许逊始终是他们心中的精神支柱。许逊所倡导的诚信、济民理念,以及“忠、孝、节、义”这四字箴言,已然成为江右商人的灵魂与核心。云南会泽的万寿宫,这座江西会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与心理认同。它彰显了对乡土文化的坚守与执着,以及对赣地文化的忠实传承。无论江西地处江南还是远在西南,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还是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华人聚集地,这里纪念的始终是那位江西人。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万寿宫这一鲜明的标志性建筑始终屹立不倒。镇远万寿宫的古戏台,见证了江右商帮的辉煌。正是他们,使得万寿宫这一地方上的“福主”演变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海外的重要历史地标,同时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独特景观。万寿宫不仅象征着家乡的情怀,更如同精神的庇护所,守护着无数在外奔波的江西籍人士和江右商人。贵州铜仁石阡县的万寿宫,无论被称作“江西会馆”、“江西庙”还是“江西同乡馆”,它都是江西人的心灵归宿。这座古建筑不仅将他们紧密相连,更深深植入了“忠、孝、廉、慎、宽、裕、容、忍”这八字箴言,成为江西人精神的寄托与庇护。泸溪县万寿宫,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江右商帮的辉煌历史。它不仅见证了商人们的经营开拓之旅,更成为了一座展示古代赣派建筑技艺与文化艺术的宝库。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交织,共同谱写了一部关于万寿宫的传奇篇章。万寿宫文化所蕴含的坚韧精神和开拓创新特质,被众多研究者视为江西人文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江西地域文化的典范。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江西人民的祈福与美好生活的期望,宛如一座精神图腾,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随着江右商帮的逐渐衰落,万寿宫文化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南昌西山万寿宫与万寿宫文化江西人深受净明道的影响,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忠、孝、廉、慎、宽、裕、容、忍”八字,这一理念经过世代相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即“万寿宫文化”。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深深烙印在江右商帮的精神世界中,更在各地的万寿宫建筑与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金溪商人陈文楷在四川和云南的铁矿开采事业取得成功后,他慷慨解囊,用部分利润在四川购得万余石大米,并运回江西老家以低价售卖,从而帮助当地贫困百姓渡过饥荒。同样,临川商人华联辉家族在茅台创立了“成义烧房”,成为茅台酒的奠基人之一。他们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捐献百万两白银用于兴办教育、开设书局以及扶助贫困民众。南昌籍实业家与金融家黄文植,以其慷慨解囊与乐善好施的精神著称。他捐赠20万两银子以巩固赣江大堤,同时投入0万两银子在南昌创立小学,为农家子弟提供免费教育。此外,他还在家乡捐资修建桥梁、设立渡口,并施舍粮食以救济贫困人口。例如,黄文植还曾捐赠巨资,以改善南昌的公共交通设施。他深知,便捷的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南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一善举,不仅提升了南昌市民的出行效率,也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苏州雍正万寿宫的碑记中记载:“真君凭借一己之力,以儒者的身份修身养性,至德深厚,其道气直冲云霄。他降伏了长蛟,使得所有水乡之地都深受其恩泽。真君存神之妙,其功绩堪比大禹。这完全归功于他的纯忠孝、节义与经济才能。……他垂范忠孝,开启了百年纲常名教的先河。”嘉庆元年,碑文上载:“旌阳许仙真君,被誉为江右的忠孝神仙,实为江右的福星。自省府至各镇,庙宇林立,圣像崇高,乡人虔诚敬拜,同时也借此机会叙说桑梓之情。”贵州镇远县万寿宫的门联,上联颂扬了旌阳许仙真君的仁政,下联则体现了东晋儒学的光辉。重庆、江津真武场万寿宫的门联,以玉诏和金册为引子,表达了忠孝的永恒价值。新加坡江西会馆的题词,描绘了西山地势的雄伟,以及万寿宫对国家和人民的庇护。而上海万寿宫的门额,则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其主神——忠孝神仙的崇高地位。然而,万寿宫文化在为江右商帮构筑精神家园的同时,也难免受到内在传统观念如“官本位”、“金榜题名”以及“小农”思想的影响,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给江右商帮带来了负面的束缚。例如,许真君所倡导的归隐求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善报理念,正是封建社会中仕途优越、名利双收,“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以及一人荣华富贵全家随之沾光的陈旧观念的翻版。再如,江右商人片面地强调孝道和隐忍知足,这种信仰使得他们往往容易满足于现状,小有成就便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同时,在封建社会的束缚下,商人们往往被迫学习经商之道,一旦积累了一些财富,便开始通过捐银买官等途径寻求仕途发展,这种行为不仅错失了商业发展的良机,更在思想上形成了难以摆脱的局限。同时,在9世纪五六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长期战乱、交通格局变化以及经济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江右商帮面临着资本分散、小本经营和难以形成规模等固有挑战。这些困境加之观念上的束缚,导致商帮资本逐渐转向修谱建祠、购买田产、资助科举、兴办学堂以及赈济族众等非商业领域,进一步限制了其商业发展的潜力。“第一商帮”江右商帮,在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后,逐渐走向衰败。这便是江右商帮未能像徽商、晋商那样声名显赫,亦未涌现出拥有巨额财富的杰出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江右商帮的崛起与万寿宫的助力密不可分,而万寿宫的广泛分布,同样得益于江右商人的积极推动。然而,随着江右商帮的逐渐衰败,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万寿宫,由于失去了江右商帮的经济和实力支持,也开始逐渐衰败并遭受到破坏。一些万寿宫最终沦为仅供烧香拜祖的纯宗教场所,一些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还有一些则因年久失修和天灾人祸而废弃。万寿宫中供奉着许真君的神像,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年4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莅临南昌万寿宫,这一历史事件更是为万寿宫增添了国际色彩。他深陷于万寿宫商业街区以及南昌市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之中,竟在此居住了长达三年之久。这段时间里,江西商人的命运也经历了起伏与变迁。几百年后的今天,江西商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他们正逐步摆脱困境,实现破茧重生的梦想。与此同时,万寿宫也在历史的深处逐渐被人们重新发现和珍视。这座被誉为江右商人的精神殿堂,以及江西人的守护神,正悄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当听到贵州、四川的朋友们谈及他们家乡也拥有万寿宫时,身为江西人的我,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每当身处异乡,偶然瞥见“万寿宫”三个字,那份深藏的乡愁便如潮水般涌来,家乡的自豪感也在此刻悄然绽放。现今,万寿宫(西山万寿宫)依然香火旺盛,庙会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曾经铁柱万寿宫片区,在经过改造后,已与南昌的广润门共同打造出一个以“万寿宫文化”为核心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万寿宫的历史文化并非仅限于铁柱万寿宫片区。经过改造后的万寿宫片区,已与南昌的广润门等历史遗址共同构筑了一个以“万寿宫文化”为核心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这个街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还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和感受。在“阿卡林省”或“没存在感的省”这样的标签之下,江西人所应有的那份自豪与荣耀,似乎正悄然消解,失去了往日诉说的热情与新鲜感。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江西那无数为人称道的魅力,能够被世人广泛传颂、由衷称赞,并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圣地。期待,那一天,能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