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贵州都市报」
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古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姚东实习生赵雯昕)11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暨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取得的成绩。
据介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及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在年“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年“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意见发布以来,全省文旅系统积极主动打造“双一流”旅游目的地,文旅行业发展的欣欣向荣为我省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文旅项目建设方面,年我省累计发布文旅招商引资项目个,签约项目个,开工项目个,投产项目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个文旅项目纳入省重大工程项目,个旅游创新发展项目纳入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截止目前,全省有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8家。全省有旅游度假区37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仅年便有多个文化旅游+农业+林业+体育等融合项目有序推进;26个文旅农商融合示范项目加快实施;55个温泉旅游项目推向市场;12条索道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机场、进高速服务区、进游客集散点有序推进。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借助北京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等平台,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获得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贵阳市、遵义市成功创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在文旅宣传推广方面,年我省赴文莱、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展“中国文莱旅游年”及“中国马来西亚旅游年”推广活动,组织贵州文化艺术代表团赴德国、英国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演出宣传活动,完成贵州旅游英文、日文和韩文的网站建设和运营,参与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阿里巴巴集团联手举办的新文旅大讲堂“怎样在日本讲好中国故事”的在线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基础更加夯实。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4个,世界文化遗产地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3多处;各类博物馆余座。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等资源,切实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坚持传承好红色文化,8处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持续利用“三线”文化,通过“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记忆。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省博物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建成投用。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公共文化网络初步建成,完成个贫困村的文化设备配置,完成3个民族自治州个村文化设备配置,提档升级50个贫困乡镇、个贫困村、个安置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全省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个管理单元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在艺术创作生产方面,聚焦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作作品1万余个,《腊梅迎香》《村里那些事》《锦绣女儿》《出山!》入选中宣部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雄关漫道》等6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天渠》入选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汇演;《夫妻观灯》入选年国家新年戏曲晚会。《多彩贵州风》共计演出余场,接待观众万余人次。
在文旅市场整治方面,持续开展文旅市场综合整治行动、“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和满意旅游行动,对黑导游、不合理低价游、诱导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
在文旅政策法规和行业改革方面,通过了《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和《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目前,正在推动《贵州省全域旅游促进办法》的立法工作。出台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起草报审《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