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意渐浓。在镇远县江古镇寿斗坝区,当地群众正在田间犁地、起陇、分苗,一派繁忙的景象。 “趁这几天气好转,群众们正抢抓农时栽种艾蒿。”寿斗村委会主任、镇远县江古镇昌得合作社理事长杨代华说,今年坝区种植的艾蒿已经收割完毕,收益很不错,村里准备继续稳定种植规模。
镇远县江古镇寿斗坝区全景(杨代华摄) 去年以前,寿斗坝区以低效农作物为主,土地收入乏力,如何规模化发展高效产业成了村两委和群众关心 变化从今年开始。寿斗村两委领办村级合作社,按照“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艾蒿种植。 “我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如今在合作社里务工,每天能有80元的工资,离家也很近,也方便照顾老伴。”正在平整土地的贫困户刘华秀笑着说。 58岁的刘华秀是江古镇寿斗村村民,在村两委的介绍下,她成为合作社的工人,除了务工收入外,每年还有元的土地流转费,再加上儿子在外务工,日子过得很舒坦。 如今,寿斗坝区发展艾蒿亩,利益联结贫困户55户,带动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增收0余元。
群众正在栽种艾蒿(杨代华摄) “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各村干部凝聚成了一个团队,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特别是村里的产业也可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江古镇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钟小刚说。 近年来,江古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谋篇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鼓励和支持村两委领办村级合作社,通过整合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做好产销对接等方式,实现了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的转变。 为激发村级活力,该镇积极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出资入股合作社,依法引导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按照法定程序选举担任“村社合一”合作社理事长,其他村干担任副理事长、理事,实现村两委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同时,通过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吸纳群众入股合作社,让一些零散的产业“抱团”规模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江古镇村两委领办合作社11个,吸纳2.5万余名群众入股合作社,种植艾蒿亩、茶叶亩、蔬菜亩,养殖肉兔只、肉牛头。 通讯员唐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
编辑孙远铭
编审田旻佳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