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汗水代替泪水青春致敬脱贫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www.xjkqzjw.com/m/

我叫肖德勋,是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青溪镇扶贫开发工作站负责人。同时,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身上有着农民特有的宽厚、质朴与坚韧。

年8月,在青溪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下,我成为脱贫攻坚主力军里的一员。这一年,我29岁,是一位新婚不久的丈夫,一位孩子不到一岁的父亲。我深知双重身份所承载的责任,但一想到群众们淳朴、热情的笑脸,毅然决然踏上扶贫的征程。  基层干部虽然普通,但绝不平凡;扶贫步履虽然艰辛,但辙印不浅。我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奔向了脱贫攻坚的战场。白天与太阳同起,夜晚与月亮同行。

宣传政策

多少次回到家,自己的孩子已在泪水和等待中进入梦乡,能陪伴家人的仅是那几小时睡眠时间。就连妻子两次临进产房,也未能及时陪伴。“孩子们都一个多月没看到爸爸了,以为爸爸不要他们了。”妻子翻滚的泪水夺眶而出,“不说照顾,哪怕一点陪伴都没有。”这是我又一次凌晨3点才到家,每次回来孩子都睡着了,去上班时孩子还没醒。我知道妻子更多的是担心,不是责怪,想着妻子一次又一次的理解和支持,我深知,脱贫攻坚胜利的果实是对群众和家庭最完美的回馈。  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改变村容村貌?我进村入户与群众话家常,询问村中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德高望重群体对脱贫致富的新思路和见解,参加、组织召开院坝会、火坑会、田间会60余次,针对村级存在的经济结构单一、无村集体收入、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与村“两委”成员进行多次研究,制定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真正与贫困群众建起一座座心灵桥……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成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排头兵”。

经过无数次的调查、探索,我认为,产业发展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最强“催化剂”。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从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花卉、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生态畜牧等产业。

肖德勋(右一)在鸡鸣石井花卉基地调度年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进度

“到贫困户家中串多少次门,对贫困群众就会增加多少感情。脚下沾多少泥巴,心中就会有多少真情。”这是我从群众工作中汲取的“真经”。“肖主任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他救了孩子,如今我又能到合作社干活挣钱,我再也不穷了。”话音刚落,姚湾村村民朱尚培泛红的眼角再也无法留住滚烫的泪水。朱尚培一家是我所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年2月,朱尚培的儿子朱志伍突患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髋关节半脱位,仅医疗费就需4万元左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与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等商量,决心与朱尚培一家同摆困境,共渡难关。我找到当地爱心人士,在筹集到元善款后,再次安医院进行复查诊断,随后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通过“轻松筹”平台筹集手术费用4万元。现在朱志伍的病情已有好转,家庭摆脱了病魔,一家人又重新燃起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青溪镇姚湾村姚华银户,因儿子离世、儿媳外嫁,仅剩年过五旬的他和妻子、孙女相依为命,该户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该户以来,我特别关心姚华银户生产生活状况,经过多次走访谈心,我了解到,姚华银妻子刘玉竹早些年左肾坏死,后来又出现右肾积水等症状,身体条件很差,几乎不能从事重活。孙女姚思施在后山村中心小学就读,姚华银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仅靠姚华银在镇内务零工和低保维持生活。

帮群众挑水

几经斟酌,我认为只有发展产业和稳定就业才能让该户摆脱困境,于是向姚华银户宣传起了特惠贷政策,并大胆鼓励他利用家门口的稻田修建鱼塘,申请特惠贷资金搞起了养鱼项目。同时,我积极向村级反馈该户情况,为姚华银妻子刘玉竹申请成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可获得元生态护林员工资性收入。“现在鱼塘有上千条鱼,有草鱼、鲤鱼,都是四五斤一条的,感谢肖主任帮我们找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门路。”姚华银逢人就不停地夸赞我。“妻子干护林员,有了固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充实。”谈起未来,姚华银信心满怀。  我心中明白,我是农民的孩子,是大山里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杨仪王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