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坐着绿皮火车奔向镇远古城。镇远隶属黔东南州,距离州府凯里市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跬步皆山,地势险要,是云贵往来必经之地,自古就有“欲通云贵,当守镇远”的说法。镇远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在铁轨的咔嗒声中睡了一夜,醒来时火车行进在高高的铁路桥上,远远看到镇远古城已在晨曦里显露它的迷人身姿,碧绿的舞阳河(三点水那个舞不显示,故用舞替代)绕城而过,依河而建的传统民居、古码头尽收眼底。绿皮车以它特有的速度,缓缓驶向这座被大山围裹着的军事重镇、历史名城,我的心早已飞去这小镇里了。
走出闷热的绿皮火车,清凉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镇远的青石小街、古意悠然的楼阁和满眼的翠绿张开臂膀欢迎我们。我们沿小街去找预定的客栈,街两侧的商铺并不全是纪念品,边走边买些日用品,不贵,价格很公道,小镇居民也在这里买东西。青石小街呈上升趋势,镇远本就是依山而建,建筑群落因地势节节升高,可谓低临水岸高触峰峦。我们落脚的客栈位于小街尽头,走过去还有些费力,但这座漂亮的吊脚楼根基扎在舞阳河里,碧绿的河水在它脚下流淌,河对岸便是镇远著名的青龙洞古建群,景观好,累点也值得。
放下行李,出去找吃的,客栈有酒楼的,但是来客栈的路上看到很多可爱的小吃,米豆腐、荞凉粉、糯米粑粑、丝娃娃要去逐个吃过去才好。滋味好赖暂且不说,单是那份对地方美食的新奇与探寻就很带劲。
山里的夜来得早,月亮早早爬上山头,等着地上的灯亮。天很快擦黑了,四处的灯次第亮了,把青石小街照的油亮亮的泛着光,人走在上面,拖着细长的倒影,如在水中。夜来了,小镇居民们遛弯的遛弯、跳舞的跳舞,反倒显得比白天更热闹了。
沿街向下走,很快来到祝圣桥边。祝圣桥祝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桥面建有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的魁星阁,过去滇黔读书人进京赶考,必经过祝圣桥,希望能够魁星点斗,高中状元,故老百姓称它为“状元楼。”祝圣桥桥面宽可供车辆通行。据传清朝的时候,缅甸驻中国的特使曾骑象经过此桥。不过,我们去的时候,祝圣桥只许行人通过,不许车辆行驶了。
不许车辆行驶,大约是为了延长它的寿命,那么久远的桥饱经风雨的,也确实需要好好保护一下。民间还有一则保护祝圣桥的典故,据说,修桥墩时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工程只好停下来。张三丰见了笑着说:“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他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趁夜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人们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不管祝圣桥是不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这个传说都或多或少地传递出在舞阳河上修这桥的不易,后来人保护它,是应该的。
穿过祝圣桥便来到舞阳河对岸,沿岸酒楼摆出长长的夜市,夜市上有著名的镇远红酸汤、小龙虾、烧烤、烤鱼等等,居民与游客混杂在一起举杯相祝。我们要吃红酸汤,镇远红酸汤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特色美食。镇远红酸汤是用传统的苗家方法酿制,加入本地优质红辣椒、香料、食盐等精制而成的,非常好吃。
酒足饭饱后,我们经过载歌载舞的广场回到客栈。山里的夜微凉,我们坐在吊脚楼临河的大阳台上,拿出零食水果配着从街上叫回来的烤串,吃肉喝酒畅聊欢歌。深邃的河水穿过吊脚楼的基柱,碰撞出淙淙水声。远处夜市的灯火倒映在波光粼粼的阳河上,如织女的彩練落在了人间。
忽然吊脚楼下传来众人的喧哗,一条游船载着游客经过我们楼下,“嗨,嗨”他们笑着冲我们招手,我们举起酒杯冲船上游客,“干杯!”他们也回应:“干杯!来游河嘛。”“莫得钱,游不起哇”大家哈哈笑着,他们的游船随波而去,留下我们与青山对饮一河潕水。
舞阳河潺潺不休,河上游船来了又去,在水洒下流泻托曳的灯光,其景如画,其境如诗,甚美。古人《续黔书》有云“黔之地跬步皆山,上则层宵,下则九渊,其驿站之苦有万倍于他省者。”可见过贵州之难,镇远作为云贵高原的关钥重镇,它四周环山,非常险要。古人描述此一带群山时说:“其山或石如狼牙,或峰如剑戈,或陡如立壁或行如穿云,又或盘旋屈曲鸟道羊肠,见者骇魄,闻之怵心,然皆显著奇坡,而无名峻岭不计也,交通之苦万倍于他省。不难想象古人途径镇远若走山路,不要说带货贩卖了,单是轻身人马就很艰难了。
镇远得造物厚爱,上流诸水汇于舞阳河,河水穿城而过带来了船只商队,成了物质交汇商队云集之处。我坐在吊脚楼上,看着河里游船远去,仿佛看到从前光景,明月夜下,舞阳河水载着一艘艘货船而来,船头推起的水波一波波拍打着湿漉漉的码头,灯笼火炬下,人们搬运货物装船卸船,繁忙嘈杂中是富贵金华的繁荣昌盛。
想必那时的青石小街也一定是莺歌燕舞,灯火通明。这昌盛繁华地,想必也是文人士子,浪子佳人驻足留恋处吧。这河水不晓得承载过多少离人佳偶的爱恨情仇,这山巅明月,也曾为他们特地的挣脱云彩束缚,把清澄透亮的皓月长空相赠以助恩爱。
清冷的山风拨动对面山崖上古建群翘檐上的铃铛,那金属撞击的清脆把我从如隔世的恍惚中拽出。河对岸崖壁上的古建群,正是镇远有名的青龙洞古建群。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据地方志记载:“洞阔五丈余,高三丈有奇,深二十余丈,洞顶石平如镜,明平播后副将军杨羡陈龙崖錾有记序诗词于洞顶。华崖洞在城西三十里大路旁“遂深高爽,顶如篆字缭绕百折,石乳结成大士像,莲台华盛,璎珞幡幢毕具,旁有石罗汉。入内黑暗,秉炬而入渐狭则风从中来,能灭炬。更入丈余复得空旷,日光下照。为水所限不能穷也。”据说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山腰,我由于腿伤没有去参观这片贴壁临空的建筑群,颇感遗憾。
好在客栈就在它对岸,与其隔河相望而不亲临,让我想起著名的陕西作家贾平凹老师,贾老师数度来到西岳华山脚下,仰视雄伟而不去攀登,很多时候留白也是很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