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英雄的故事在静静流传。
和平年代,或许已经无法再体会到战乱的纷扰。
但无数英雄故事的背后,却依然提醒着我们战争的残酷。
老山战役中,一战士摔落山崖意外发现敌人指挥部,心想: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战后,他获得了“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自己却失去了一只眼睛。
老山战役,山路崎岖
在年4月28日的老山战斗前夕,陈洪远作为团1营1连2排4班的班长,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当日,团的作战部署明确:1营负责迂回穿插,2营助攻,而3营在臧雷营长的带领下主攻。
陈洪远所在的1营,配合迫击炮、工兵等部队和装备,夜间潜伏至马黑东南侧,准备出击。
他们的目标是占领76号高地和高地,阻断敌军对高地的增援,随后向50号高地和老山进攻,以配合团主力部队全歼敌军。
任务艰巨,陈洪远所在的连队是尖刀连,他们班更是先锋。
4月27日晚,他们开始了艰难的穿插行动。
面对陡峭的山谷、密林和敌军障碍,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为了团结协作,战士们用绳子相连,仿佛孩童过马路般互相扶持。
武器和装备被纱布包裹以防发出声响,他们甚至带着磨得锋利的弯刀开路。
尽管准备充分,艰难的路途仍旧导致队伍间断,延误了抵达冲锋位置的时间。
在冷清的凌晨5时56分,陈洪远所在的部队开始了激烈的炮击。天空被数百门不同口径的大炮点亮,仿佛将夜晚染成了炽热的朝霞。
敌方早已预料到这场攻势,准备充分,我军的炮火并未能完全摧毁其深层防御。
炮击一停,敌方反击迅速而准确,陈洪远的营地正处在敌方炮火的预定目标中。
最为致命的是敌军的瞬发引信炮弹,在树冠层就已爆炸,如同天降横祸,无处不在的弹片对他们造成了严重伤亡。攻击尚未全面展开,他们连队已有多人牺牲。
天色逐渐亮起时,部队已被敌方炮火撕裂,“放羊”般散乱。按照战前布置,战士们开始各自为战。
身为班长的陈洪远冲在最前,体力出众使他与同伴脱节。在敌方炮火的持续轰炸下,他只能一边躲避,一边向敌方高地冲刺。
陈洪远先是穿越铁丝网,翻越高壁,跳入战壕,不顾一切地向高地冲去。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迷路了。
面前的并非目标的高地。
那里地形险峻,四周杂树环绕,与他对高地沙盘模型的熟悉记忆大相径庭。
这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正处于未知的危险之中。
初次参战,生死之间
陈洪远在战场上迷失了方向,与部队失散。
但面对孤立无援的情况,他决定孤身作战。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参加战斗,尽管内心充满恐惧,但他知道,恐惧无助于生存。
他的心中充满了为牺牲战友复仇的决心,这时他想起了老兵们的话:“越怕死,越容易死”。
于是陈洪远再次向前冲去,缺不料地形险恶,杂草树木丛生,一个不注意便摔倒,滚落山下。
感受到身上的疼痛,陈洪远没有时间犹豫,立马分析眼前的处境。
看到前面有个战壕,他便立马跳了进去。
他在战壕中爬行了十几米,发现一个黑洞洞的坑道。
听到微弱的声音,陈洪远毫不犹豫地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并进行了一阵密集射击。进入坑道后,他发现了几具敌军的尸体。
在这黑暗的环境中,陈洪远的冲锋枪被一个敌兵紧紧抓住。在这紧急关头,他机智地调整枪口,击毙了对方。
接下来的几分钟,陈洪远连续击毙了七名敌军,并在坑道中发现了武器和弹药,意识到这是一个敌军炮班的藏身之地。
他在一张木板床上躺下,枪口对准洞口,待机伏击。当敌军进入洞道时,他几乎在瞬间消灭了四名敌兵。
经过一连串激烈的交战,他已经击败了十几名敌兵,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勇气,恐惧感逐渐消退。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从坑道中钻出,开始在纵深的战壕中搜索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他突然遭遇了一个戴太阳帽的越军士兵。对方几乎同时发现了他,紧张的对峙在即。
在这关键时刻,陈洪远灵机一动,迅速扔出了一枚手榴弹。
但命运似乎在开玩笑,手榴弹竟反弹回来,险些落在他脚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飞快地捡起手榴弹再次投掷,终于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随后,陈洪远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隐蔽部。他听到了敌人发电报的声音,悄无声息地接近,并果断地投掷了两枚手榴弹,成功地消灭了三名敌兵。
在这里,他缴获了许多重要物资:一架望远镜,一本密码本,甚至考虑搬走电台,但因为其过于沉重,他只能拆下一些零件作为战功的证明。在一番破坏后,他继续深入搜索。
接下来,他发现了一个短洞,里面堆满了各类物资:木箱装满炮弹和子弹,还有装有越文文件、档案和越南官员的衣服等物品。
他甚至捡起了两张越币作为纪念。
一时冲动之下,陈洪远试图穿上越南军官的服装以掩人耳目,但很快他意识到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如果被己方部队误认为敌军,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他只是扯下了军服的衔位领章,作为自己战功的证明。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突然闯入一名越军士兵,陈洪远立即对敌人进行了精确的点射,成功将对手击倒。
紧接着,战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敌军加大了攻势,向陈洪远所藏的坑道投掷了两轮密集的子弹雨和一枚手榴弹。坑道转弯处变成了他的临时庇护所,但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几乎没有安全的避难之处。
在这种危急时刻,陈洪远迅速地从附近的床上扯下一条棉被,用它作为临时的防护盾,盖在了自己的头上。
但命运似乎总在考验着他。
一块弹片穿过了棉被的防护,击中了他的手腕,痛苦几乎难以忍受。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咬紧牙关,用力将弹片从伤口中拔出。
鲜血立刻涌出,将他的手染红,但他没有时间去顾及伤痛,只能匆忙地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紧张的对峙继续进行着。陈洪远和外面的敌人处于僵持状态,彼此都不清楚对方的具体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保持沉默,装作已经牺牲。
但敌方并不轻易放弃,竟然放进了一条训练有素的狼狗。
当这只狼狗靠近,几乎要咬到他时,陈洪远毫不犹豫地开枪,一梭子子弹射出,将狼狗击毙。
然而,就在他准备从坑道中突围时,外面又扫来了一轮子弹,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子弹穿透了他的钢盔,嵌入了他左眼眉毛附近,疼痛难以忍受。
在这种生死关头,他几乎不顾一切,又一次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决断力。
他强忍着痛苦,拔出了子弹,鲜血再次涌出,半边脸被血迹染红。
他简单地包扎了伤口,准备冲出战场。
外面的炮火和枪声此起彼伏,混乱中,他似乎听到了熟悉的口音,这让他猜想自己的部队可能已经接近。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冒险一试。
陈洪远从坑道口探出身子,用手围成喇叭状,大声呼喊:“我是陈洪远!”
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尽管混乱,却足够清晰。
他的呼喊引起了6连指导员周辉的注意,周辉带领着战士们迅速围拢过来。周辉曾在他们连队担任副指导员,对每一个士兵都了如指掌。
“这不是四班长吗?”
他一眼认出了陈洪远。他们迅速查看了陈洪远的战果:共毙敌16名及一条军犬。
在这一刻,陈洪远才意识到,他所在的位置竟是49号高地上敌人的一个连部,而他不知不觉中已经为6连打下了一场硬仗。
他心中对于自己所属的高地的情况充满了疑问。
6连的战士们迅速为他包扎伤口,处理得十分专业。他们派出6班的火箭筒手罗全负责护送陈洪远下山。
在这个过程中,陈洪远将自己的冲锋枪、子弹和望远镜交给了战友,自己则只带着一个背包和4枚手榴弹。
罗全搀扶着他走了一段路程,但陈洪远坚持说:“我没事,你回去吧,高地上需要人!”
艰难撤退,视力受损
陈洪远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展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生存意志和勇气。
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交替走动和爬行,尽管每一步都充满了痛苦和艰辛。
在走了几百米之后,他遇到了自己连队和其他连队的三名伤员以及两位牺牲的战士。
他们轮流背着烈士的遗体,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艰难前行。
路途中,他们时刻警惕着可能出现的敌人。
陈洪远把随身携带的四个手榴弹分给其他伤员,他们达成了一个默契:如果遇到敌人,就用手榴弹进行反击,绝不落入敌手。
在一次险境中,敌人从他们不远处经过,幸好他们藏在一个废弃掩体中,并用树枝伪装,才得以未被发现。
饥饿成为了他们的又一重挑战,水源更是难觅,他们只能依靠积水的脚印来解渴。
陈洪远灵机一动,用口袋里的自来水笔作为吸管,成功地吸出了这些救命之水。
尽管水味道酸涩,但在那种情况下,却成为了他们所品尝过最甘甜的水。
陈洪远和他的战友们历经三天三夜的艰难爬行,却几乎没有前进多少。
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陈洪远感到极度挫败,他们虽然未倒在敌人枪口下,却几乎被饥饿和口渴折磨至死。营长刘年光一直在带领人员搜寻他们。
有一次,救援队仅在五米之遥,但陈洪远和同伴们已筋疲力尽,无法呼救,错失了被发现的机会。
第四天,刘营长坚持不懈地继续搜救。
他的决心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们分成小组,仔细搜索每一处草丛。最终,他们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陈洪远和他的三名战友。
营长紧急护理他们,给他们灌喝带来的甜水,缓缓地他们才逐渐苏醒。
他们被紧急撤离到落水洞,那里有直升机备降场。根据伤情,他医院。
陈洪远首先被送到开远的69医院,但由于左眼严重感染,医院接受治疗,最终仍然无法挽救他的视力。
英雄背后,军旅过往
陈洪远来自贵州省镇远县的农村,于年10月加入军队。
出身贫困的他,抱着改变命运的决心入伍,立志在部队中表现出色,不负家乡人的期望。他的思想代表了当时许多农村青年的共同心声。
新兵训练结束后,陈洪远被分配至陆军14军40师团1营1连1排2班。他所在的团驻扎在昆明金殿附近的庄科山,这个团在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建立了卓越战绩。
战后,部队开始注重实战化和正规化训练,训练强度极大。在云南的炎热潮湿气候下,长时间的户外训练使得一些新兵不堪重负,甚至晕倒。
但对于陈洪远来说,军中的艰苦生活仍然比家乡的贫困生活要好得多。
他的心态积极乐观,投入训练并迅速在新兵中脱颖而出,展现了他的毅力和才能。
年,14军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大比武,选拔顶尖士兵参加。陈洪远被选中集中在团驻地进行专业训练。
当时,一个班的配置包括各种武器和装备,如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69-40火箭筒等。
陈洪远担任轻机枪射手,使用的是性能良好的56式轻机枪,他对该武器的保养非常到位,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色。
陈洪远的射击技巧非常出众,能够在米外准确打碎汽水瓶子,且在射击胸环靶时经常两发子弹命中同一射孔。
在对抗赛中,他所在的班级表现突出,能在短短9秒内完成全部靶子的射击任务。
陈洪远为了提高速度和耐力,每天绑着沙袋进行5公里的越野训练,一个月能减掉十几斤体重。他的这种训练方法非常高效,如果用于减肥,保证百分百成功。
陈洪远在比赛中屡获第一名,尽管没有金钱奖励,只有笔记本、钢笔等纪念品,他仍然珍视这些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奖品。
在米打射空靶比赛中,他获得第一名,并荣立三等功,这是他入伍以来的首次荣誉。
尽管训练强度巨大,作训服经常磨破,身上到处是伤,陈洪远有时累得连床都爬不上,但他始终咬牙坚持。
回顾过往,陈洪远经历了不凡的军旅生涯,他常感慨自己是幸运之人。加入陆军40师这样一支传奇部队,对他来说是命运的恩赐。
他参与了著名的4.28老山之战,勇敢地战斗在前线。更为幸运的是,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他虽负伤,却幸免于难,没有成为战场上的牺牲者。
在医院治疗期间,陈洪远的英勇事迹被逐渐揭露。当医生询问他的伤势来源时,他诚实地叙述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
这些信息被反映到了40师,师政委陈培忠对此非常重视,并亲自核实了陈洪远的战绩,为他申请了一等功。
更为荣耀的是,后来邓主席亲自发布命令,授予陈洪远“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陈洪远深感这是他人生中的巨大幸运。
如今的陈洪远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儿子也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学习,前途无量。
他时常思念那些安息在烈士陵园的战友,以及那些虽然幸存却生活艰难、甚至英年早逝的同袍。与他们相比,陈洪远感受到了自己的幸运。
退休后,陈洪远决心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各种条件为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做些实际的事情,尽自己所能减轻他们的生活困难。
他深知,这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巨大牺牲的战友们,不应该再承受生活的苦难。
参考资料: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孤胆英雄”陈洪远;林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