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奏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交响曲

北京青春痘防治医院 http://m.39.net/news/a_9084445.html

“起初,‘十户一体’模式,主要就是搞卫生,成效很明显,我们就运用到了治安、产业等方面。现在村里干净整洁,不仅有产业,还搞起了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走进黔东南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一排排青砖黛瓦、错落有致的苗族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俨然一幅葱蔚洇润、生机勃发的写意画卷。     “以往基础设施薄弱限制发展,无核心产业促农增收”是长滩村突破发展瓶颈的短板弱项,近年来,台江县坚持党建引领,在长滩村探索推广了“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旅游等取得明显成效,全村现在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黔东南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供图杨晓波李昌柒

长滩村的“华丽蜕变”,是黔东南州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州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奏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交响曲”。   打造“硬核支部”,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加强组织建设,为乡村党组织“强健体魄”。     “激励与约束并重,让干好干坏不一样”,黔东南州以基层党建“八大工程”为载体,将全州所有农村党支部全部纳入“星级化”管理,紧扣党支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制度运行、任务落实、保障配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规范化建设内容,并对星级党支部进行考核,激励“有星”支部创先创优,鞭策“无星”支部整顿转化,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剑河县结合村级换届、党员积分制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将综合积分达80分以上的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人,提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综合积分达80分以上的党员干部32人。

黔东南:脱贫产业带动群众笑开颜。供图 杨晓波

争创党员标兵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形载体,黔东南州以星级支部为载体,通过开展党员积分制和星级党员评定,注重从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行过硬、责任意识过硬、能力素质过硬、工作成效过硬等方面提出党组织书记人选标准,挖掘更多优秀的“领头雁”和“主心骨”,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丹寨县雅灰乡瓮帮村设置了蛋鸡养殖、黑毛猪养殖、吊瓜和中药材种植等若干党小组,明确星级党员标兵担任党小组组长,通过挂牌到户到基地的方式,激励党员带动发展乌骨绿壳蛋鸡1万羽,养殖能繁母猪头,发展中药材种植亩。   目前,全州个农村党支部,星级党支部个,其中,五星级党支部个,四星级党支部个,有效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锤炼“优秀队伍”,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带头人。黔东南州大胆探索、多措并举,从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返乡能人等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基层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实施村(社区)干部及村级后备力量学历提升工程,对名村(社区)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的学历进行了提升。

黔东南雷山县郎德镇乌肖村村民在采摘红托竹荪。(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围绕强化日常管理,黔东南州定期以县为单位分析研判农村班子,对不合格不胜任不作为的村党组织书记第一时间调整。镇远县为破解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当、难管、难留”问题,探索建立选、育、管、用、带、督全链条管理模式,构建起“权、责、利”相统一的选人用人机制。全县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平均达元,最高为4元。     为进一步强化村级班子的队伍力量,黔东南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向原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村)、省州两级规划建设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等五类村(社区),选派了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驻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精心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实效性地进行岗前培训,做到因人择村、因村派人,有效实现供需对接、精准派驻。

黔东南:山美水美的镇远古城。邹渝摄

栽下梧桐树,筑巢待凤来。为了选优育好村级力量,黔东南州深化人才工作“三名工程”、拔尖乡土人才“双百计划”,积极搭建引才平台,支持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创办企业服务乡村振兴。黎平县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引导各类优秀干部人才“下沉”,并选派优秀人才深入农村开展“名师支教”“送医下乡”“科技服务”等服务活动。三穗县打破学历、资历和体制内外的限制,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面向高校毕业生、离退休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拓宽引才用才新途径,激发人才创新内生动力,集聚乡村振兴人才强大合力。   抓实“集体经济”,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凯里市通过整合信用社、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职能,创新推行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服务、交易”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村社宜站便民服务站,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助推乡村振兴。年上半年,村社宜站网络零售额达1余万元,达成就业意向人数余人次,就业人员月报酬稳定在元至元。

黔东南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第一书记徐鹏(左二)指导村民采茶技术。(施秉县委组织部供图)

“便民生活物资进农村、就业信息共分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平台和强劲动力。”凯里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陈瑶介绍道。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我打小就开始学习苗绣。在村支书的动员下,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村里的苗绣银饰订单都交给包括我在内的名绣娘制作,每月至少有元的收入。”村里的绣娘杨姑抱说。年,台江县长滩村创建的“村社合一”党建扶贫新模式让大多数像杨姑抱这样的地地道道苗族妇女靠自己的双手拿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单一的产业发展对村民增收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年来我们推行套种套养后,农户们实现了翻倍收入,生活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军说。施秉县马号镇老县村党支部通过领办村级合作社,采取“精品稻+生态鱼”以种定养方式,实现了粪便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帮助农户盘活了闲置土地,带动群众实现土地租金和利润分红双丰收。

黔东南凯里市下司镇淑里村林下养殖基地。(徐宁摄)

为引导鼓励基层组织、致富能人带头组织成立合作社,该州广泛动员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确保村“两委”领办或主导的合作社实现“两个覆盖”,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到年底全州3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   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推动了富民强村,也构建起党支部与群众之间新的利益联结,为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探索了新路径。如今,全州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有个,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的“双超村”有51个,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服务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通讯员杨海林杨丽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薛霏

编辑刘思博

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