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丰收乡镇行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办好农村的事,实现富美乡村,关键在党。贵州省农业农村系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活力变为发展动力,全力以赴做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当前,我们村的辣椒产业覆盖贫困户76户,因为种植辣椒,年底我们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我们肯定可以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看着火红的小米椒,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支书兰文礼底气十足。兰文礼的底气来自村里这几年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兴辣椒产业的生动实践。  三年前,兰文礼与村“两委”决定带领群众种植辣椒,一场党建引领辣椒产业的革命在秧里村渐次铺开。三年后,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下,秧里村农业生产总值达万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万元。产业,挑起了秧里脱贫攻坚的“大梁”。

在毕节市黔西县大关镇七里村徐林云户“幸福小院”,村支书李念正在为群众开展宣讲,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的文明好习惯。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的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成为激荡在广袤山乡最为动人的梦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贵州省农业农村系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当、开拓创新,将党建活力变为发展动力,全力以赴做好做实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凝聚支部合力产业百花齐放秋高气爽,瓜果飘香。9月伊始,记者走进七星关区生机镇镰刀湾村,处处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我家有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元的流转费。在合作社产业基地里务工,一天80元,一个月有多元的收入。比起自家种地,与合作社一道发展要好得多。”绿油油的田地里,63岁的村民龙中莲一边劳作,一边盘算着收成。曾经的镰刀湾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为改变落后面貌,镰刀湾村将党建作为破题思路,通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同时,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引领产业发展。“有党支部撑腰,群众在基地务工上班心里踏实,干劲更足。”镰刀湾村党总支书记龙中辉说,镰刀湾村以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共发展葡萄、蜂糖李、柑橘等特色经果林亩,矮秆经济作物多亩,为全村群众增收约.7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6.9万元。“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支部建在哪儿、怎么建,事关效用发挥的大小。余庆县通过“把党组织建在坝区、把党员派到网格”的方式,充分发挥组织凝聚力,设立坝区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进产业革命的坚强战斗堡垒,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金沙县在个村(社区)成立村集体合作社,挑选和培养村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建立村“两委”与合作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机制,筑牢支部作为引领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与“魂”。贵州依托产业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载体,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将党建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党建增活力,驱动脱贫攻坚“引擎”,形成支部带动致富、群众广泛参与的精准扶贫格局。夯实基层堡垒深化治理有效“爱党爱国爱集体,遵纪守法讲道理;干净整洁带好头,尊老爱幼睦邻里……”走进镇远县羊场镇金盆村,寨门口树立着的《新时代民约歌》格外引人注目。“你是不晓得,以前有少数人不但不热爱集体,还公然和村干、群众唱反调。”说起农村社会治理,金盆村党支书田兴斌道不尽的心酸。变化出现在《新时代民约歌》推行之后。为改变“少数群众脱离组织、脱离群众,不支持农村工作”的情况,金盆村党支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提炼总结了《新时代民约歌》,以通俗易懂的歌谣形式约定村规言行。民约歌要发挥作用,关键是执行。金盆村充分整合“两委一队三个人”、驻村干部和村组干力量,将党员召起来、将群众团结起来,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处罚的双向引导模式,设立“红黑榜”,把违反约定的群众列入“黑榜”,以群众力量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对遵守约定、表现优秀的群众家庭,实施优先帮困、优先扶助措施。“通过‘红黑榜’措施的鲜明对比,可以让先进者更先进,鞭策后进者积极整改,通过群治力量实施约束、教育,最终达到村级自治效果。”田兴斌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乡村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为抓好乡村治理,对接乡村振兴,贵州各地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组织领导、督查指导、典型带动,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领导作用,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让广大农村充满生机活力、和谐稳定发展。培育乡风文明浸润乡土民心入秋,黔西县大关镇七里村家家户户的小院都放满了包谷、辣椒,整个村子弥漫着浓浓的幸福味道、张扬着丰收的喜悦。8月31日,村民徐林云家的“幸福小院”热闹不已。在清脆的歌声中,村民们纷纷走进小院、围坐一起,聆听七里村支书李念开展的关于“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宣讲。“暑假期间,我会带着孩子去干农活、收庄稼,让他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引导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操办酒席容易造成浪费,我们一定要制止滥办酒席的行为。”“在教育小孩节约粮食的同时,大人们一定要做好榜样。”……在了解到身边就存在许多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的行为后,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纷纷表示要带动家人一起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场面热闹、和谐。在黔西,像徐林云家这样的“幸福小院”还有个。年以来,黔西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在基层大力推行“幸福小院”模式,发挥其传播文明新风尚和时代好声音的作用,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还要让农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良好乡风具有浸润人心、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作用,能够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立足乡村发展实际,广大基层党组织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将乡风文明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抓手,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问题,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如期实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华姝

编辑孙蕙编审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