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洪静涛,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扶贫工作站的一名基层干部,也是土生土长的都坪人。
年大学刚毕业,我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按党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贫开发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内心百感交集,脑海中顿时浮现了各种贫困家庭的场景,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的工作便是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打交道”。
我刚开始接触的是办公室工作,系统录入、收发村里报表等等。因为熟悉电脑,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对扶贫工作一点也不了解,于是我就边学边做,在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渐渐熟悉和掌握了扶贫知识和相关政策。
恰逢减贫摘帽之年,扶贫工作十分繁杂,“5+2”、“白+黑”模式更是家常便饭,即使如此,在工作中我仍恪尽职守,始终将脱贫攻坚放在首位。
“小洪,快进来坐,外面冷很。”这是我在年11月走访袁其顺户时,老人对我说的话。袁其顺是我的结对帮扶户,家中只有两位老人,而且两位老人体弱多病,常年住院,加之地处偏僻,十分不便。经过多次入户走访,我发现他家的经济来源基本全靠政府救助,于是我就多方联系,积极给他争取项目,先后有低保、鸡、羊、油菜等项目,还积极动员他主动参加村级合作社。
年,我告知他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问他是否有意愿搬迁。他刚开始犹豫不决,经过我一番询问,原来他是担心家里面的田土、山林等问题,于是我就悉心给他解释,从而打消了他的顾虑。从协议签订、自筹资金缴纳、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到搬迁入住,这一切仿佛水到渠成般。很快他就搬了镇远县两路口安置点,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老人还在搬迁点找到了一块摊地,通过出售蔬菜,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从年到年,在结对帮扶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贫困户的生活变化到心理变化,从脱贫到致富,从扶贫政策的制定到落地,我庆幸我见证,我庆幸我参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整理
编辑杨羽
编审田旻佳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