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坚组织了“中越边境之旅”,我和小华提前出发,首先搞了个黔东南的“二人转”。谁也不是装备精良的好车,带着问题上路是没办法的事——我们没本事闭门造好车,流行说法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多半纠结于这道算了N遍的破题。
★倒仨火车到镇远
11月5日早9:00,到湖南怀化。怀化地处湘西,是贵州的东邻,经济欠发达,谋求着突进,所以,车站周围除了高楼,就是大坑,警察手持一人高的哨棒,各族人民还算和谐,街边满是挑担摆卖的水果和拥挤拉客的摩的。“怀化”这名,一听就能联想到皇恩和边陲。
小华紧赶慢赶也没赶来,我打消了再逛一遍的念头,直接买了向西的绿皮车票,去往湘黔交界的玉屏县。怀化车站似不禁烟,有人公开抽,管理人员也不管;站内快餐10元每份,有肉有蛋。我吃了站外的牛肉米粉,8元。
11:18的K,晚点20分钟。沿着铁路都是私盖的三层以上的“拉手楼”,没钱翻新的低矮瓦房夹杂其中,怕难见到阳光,好比天井。丘陵延绵,植被葱茏,少有高树。芷江阔绿,水丰且缓。逐渐有了后植的松、竹,亦见金桔满枝。过冷水铺站,开始小雨,山体变大,可能跃上了云贵高原。车上小伙穿着拖鞋打牌赌钱,我穿着衬裤仍觉脚冷。他们吵吵嚷嚷,话听不懂。隧洞多,忽明暗。
对座小伙刚自桂谈生意回黔,说在闽浙打工至少三四年,才能攒够回家盖房的十几万;一般是找个对象回来生孩子,一岁后交给老人;单靠打工,不可能在外买房子;个别人能创业成功或升到中上层,打工久了会消磨掉创业的胆量和激情;木质吊脚楼住着更舒服,盖砖混水泥楼,主要考虑面子和跟风,楼盖矮了人都抬不起头来。
13:30抵玉屏。想象的景色是:两山夹一江,绿崖当屏风。一出站就逆反了:站前一圈被蓝色铁皮围着,铁皮外即是深深的大坑;卡车隆隆,拉土加暴土;成片的大楼刚筑起水泥骨架。因小华说凌晨4点可以赶到,我想在附近找个便宜旅馆,方便他找到。站边卖粉的小店兼作旅店,打听价格,老板边玩电脑边说50一间,没得砍价。我立马烦了,决定走人。
回车站买票,一趟13:52的车,迟到至15:30,对我合适了。上车坐下看景,始知我草率了:玉屏老城确是我想象的样子,刚才看到的是未完工的新城,我来的不是时候。
天晴了,心畅了,看啥容易顺眼了。约17:00抵镇远县,只好在此等小华了。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徽派翻新建筑,一副旅游开发过度的样子。在苗族大姐的私家旅馆住下,30元,找不到更便宜的了。沿舞阳河边街道徒步一个多小时,提前探好了路线,明天可以给小华当导游了。
★接上小华逛景点
凌晨约1:00,苗家大姐夫妇和一帮子人好像喝多了,吵嚷半个钟头才分头睡下,早5:00又闹闹哄哄出去了。
小华说9:00到,我8:30退了房去车站,车晚点到9:30。为适应这种“新常态”和不可抗力,去逛了西城。城西有条小溪穿过,仍算是个村子,但家家盖起了三四层的豆腐楼——后来才知,这跟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有关,不然不会如此突飞猛建。
接上小华,吃过苗族大姐的牛肉粉,开始逛街。“镇远”这地名比起“怀化”,貌似硬气一些,其实意思差不多,前者有外患,后者有内忧。古时没有省油的灯,跟现在没有省电的灯一样。
镇远是黔东的苗族侗族自治县,汉高祖五年置县,有“湘黔咽喉”、“滇楚锁钥”、“水陆要冲”等殊誉,主因军需、边贸、进贡使然;祝圣桥,即原舞溪桥,始建于洪武初年,东西七孔石砌,桥长米,桥上有座三级塔楼;桥东依着崖壁,修有中元禅院、万寿宫、藏经楼、紫阳书院、朱文公祠、雷神殿、江西会馆(现为贵州民族建筑博物馆)等,皆翻新不久。
小华在网上搜过,说这里的几个大院出名,连县博物馆也是邹家大宅子改建的。我们看了几个,高墙深院,中一天井,外墙连个窗洞都不敢开。如今已然改成农家乐、麻将馆、青年旅店和高档会所,对外开放,搞得很活。
镇关里的舞阳河道最多3公里,古时设有十几个码头,一大堆商旅会馆,可想当年之形胜。
印象深的还有一个民国的“和平村”,专为感化改造日本战俘,据说确实改变了一些战俘的“三观”。建议地方政府趁热拍个电视连续剧。
午后乘公交17元去三穗县,40公里县道开了一个多小时,路残破颠簸,记得路过辽家坳、滚马乡、垭脑隧道,还翻过一个垭口,终抵县城,未逛,直接倒车奔70公里外的天柱县。这次走了一段高速,公交到一个出口,下一次高速,拉上人,再上去。沿路过长吉、瓦寨、桐林、款场,17:00抵达。
本以为黔东南贫困,所见之处多优于华北乡下。一是水土好,植被丰,田虽少却不容易饿着;二是矿藏多,开发快,这一带多金晶石和钡矿;三是人不儒,敢闯荡,去沿海打工也近便。天柱县城已是半工业园加半个商住区,远见山上有个竹笋状的文笔塔,新修的廊桥未竣工,到处都在建设中。想找寺庙古迹未果,只找到一个新修的观音庙。住店15元/人,宽敞干净。
问小华对几个县城的印象,他说没印象,哪哪都像走在跑步机上。和我一起转悠,肯定委屈了小华,因为宿处有WIFI的地方不多,他到哪儿都想泡在海量信息里,就跟有人总想泡温泉一样。
★高酿镇上不酿酒
距离城南13公里,有个高酿镇。我喜欢这个名字,于是忽悠小华徒步过去。蓝天白日下,一定得好好走走,不然辜负了贵州山水。这是一条省道,高速建成后,车多改道了,我以为不太热闹,其实不然。跟人生差不多,暴土的路段不泥泞,泥泞的路段不暴土,总得有点不完美,才符合自然规律。
出城不远,走上山道,植被多了车少了。过砖瓦厂、金砂矿及筛砂场,日照热烈,汗湿单衣。山中散见侗族木屋,有些已翻建为砖混的。又过一段“战备林”,见一院落,可能是过去部队的,墙上刷“团结紧张……”标语。垭口处有瞭望哨似的塔楼。
约12:00至高酿镇,我俩走得有点累。镇小,不算破。打听有无酒坊或酒窖,有人说有,我们没找到。语言交流略有障碍。在一侗族大姐家午饭。贵州乡下差不多家家酿酒,不是穷富问题,是传统习惯。贵州酒,天下名,我半辈子喝过的贵州好酒也不超过两斤,太贵了,所以总惦着喝点当地自产、物美价廉的。大姐说这儿穷,比的可能是城里。镇子确实不大,只有一条街。因是午后,街上没什么人。家家都是三四层的新楼,3G手机、电视、纯净水热水器普及。
步行去高速路口,路边的侗族木楼与砖混小楼鳞次栉比,一家两三口人算多的。收费站的收费小伙热情,帮我们叫来了高速上的大巴,70元/人至黎平。
小华告我,沿途木楼和山景好看。可惜我迷糊着了。总计走了15公里,岁数和酒都不饶人。
★黎平有个老翘街
在黎平县城,找到20元/人的旅店,卸了包,轻装逛街。
打听走到“翘街”,即老城区,现已开发旅游。“翘街”长过两百米,两头高,中间低,呈V字型,沿街两侧是琳琅的店铺。换我给它取名,就叫“元宝街”,玩经济可不能怕俗。有介绍说,黎平唐代即有建置,明洪武十八年建五开卫,永乐十一年设黎平府;明清时期,翘街商贾云集,商贸繁盛。我们眼见了两湖会馆牌楼,有这会馆的地方,多半不会经济落后。
原府学现改为县小学,孩子们进门后要爬上一段很长的台阶。这府学此前还是红军“黎平会议”旧址,那是年的事。很多地方的府学或寺庙,都是中共起家的会议室或宿营地,所以保护它们、留给后人非常重要,不能当“四旧”随便砸烂了。
随后我们又去转了鼓楼及广场。过去侗族鼓楼十分普及,作为地标,我猜主要是报时对钟用的,而广场则是民族节庆聚会的地点。现在重建起来,便于旅游拍照、买卖小纪念品以及推广广场舞。
小华见到没有吃过的当地小吃,都想尝试一下。比如一种类似粗树根的薯类植物,蒸熟,切成一骨碌一骨碌,纤维丰富,不太噎嗓子。比如他一直惦着一种叫“牛瘪”的食物,打听了,是牛胃里未消化的草类及胃液,过滤后凉食,可败火,助消化。如果不是40元/斤,他真会点吃一份。感谢它卖得贵,想到我都反胃。
次日早起,发现落雨,气温下降了10℃不止。先买了去广西三江县的汽车票,转去农贸大市场,打了一塑料瓶散装米酒。卖酒的大姐态度粗暴,似乎不想卖给外地人。我有个误区,觉得态度越差越物超所值。5元一斤,约三十度,后来喝出了白酒的味儿,也算圆了贵州美酒的梦。
黔东南基本属于侗族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平时穿着传统服装的人非常少见。就像我们的毛笔书法,不实用或不常用,就变成了文化遗产。看海报,黎平正搞侗族鼓楼艺术节,内容包括侗族大歌、拦客敬酒、侗族童谣等等,我们没赶上,也不特想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