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江全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近年来,德江县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基调,奋力推进黔东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持续创新卫生健康工作服务管理体制,医院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有效利用,人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强化阵地 医院发展基础更夯实“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对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五年累计投入万元。截至年12月,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6家,较“十二五”期末增加了4家。其中,拥有公共卫生机构2家,乡镇卫生院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家,村卫生室所,诊所56所,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全县床位总数达到张,较年新增床位张。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每千人口床位数8.82张。建立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落实“三重医疗保障”政策,累计兑现城乡居民住院医疗报销补偿金12.45亿元。医院成功医院,医院成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医养一体工程建设一期老年养护院已投入使用,二期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年底投入投用。多元化办医体系初步形成,社会办医已成为我县卫生资源的重要补充力量。截至年12月,全县社会办医疗机构6个,占全县总数28.6%;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全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及防控水平达到大力提升。五年来,德江县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并获命名授牌,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巩固工作。全县共有4个国家卫生乡镇、12省级卫生乡镇、3个市级卫生乡镇获命名授牌。抓好服务群众就医体验更完善五年来,德江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有效利用,人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了“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就医成本高”问题。大胆实施医共体建设,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帮扶工程,实施下派乡镇卫生院晋升职称医生到乡镇卫生院锻炼。五年来,已下派了12期共计人数人,通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传、帮、带”,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盘活医疗资源,探索“医疗+养老”服务模式,将医疗与养老有机结合,让老年人享受了无缝隙衔接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全面启动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医院指导帮扶乡镇卫生院的模式,医院在医疗资源、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基层卫生院的发展,极大地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医院指导帮扶乡镇卫生院的模式,医院在医疗资源、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基层卫生院的发展,极大地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建强队伍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德江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提级扩容阶段,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生力军。五年来,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卫生人员总数由年的人增加到现在的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从年的5人增加至现在的27人,副高级职称从年的51人增加至现在的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硕士研究生从年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44人,在编在岗本科学历由年的人增加到现在的人。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管理人员人,聘用编制外人员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量到质逐步优化。抓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一是确定医院、县医院作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共组织人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累计已有68人取得合格证书。三是抓好继续教育与科研工作。推荐申报铜仁市科技进步奖、省科学技术奖、中医药科研课题、省卫生计生科研人才等项目工作。四是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乡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73名,乡村医生培训人次,五是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共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5个,累计参会交流人次;共计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人次,扩大了科研人才知识视野。同时还充分抓住江苏省吴中区对口帮扶、组团式帮扶这一契机,实现辖区卫生院结对帮扶,23人选派到吴中交流学习,医院诊疗能力。通讯员覃冠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编辑张星星编审全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