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4.html本文转自;“平地不到三丈,望远不过五里。”两年前,从甘肃省农科院到甘肃省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挂职第一书记时,陈文杰如此形容眼前的景象。过去,在这样的地方发展产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差,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梗阻。如今,扶贫产业的发展不仅让贫困户脱了贫,今后他们还有望依靠产业富起来。货物运输更畅通从福建来岷县挂职副县长的林善章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路修好了,和外界的沟通加强了,对产业发展、对脱贫都是好事。林善章刚来岷县时,当地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货不畅其流、人们的视野也不开阔。如今,这样的状况已有明显改善。走进位于岷县的甘肃聚合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堆成小山的快递盒。在包装车间,一包包当归、黄芪等中药材正被打包进快递盒里,每天有多个包裹从这里发至全国各地。“一年算下来有多万个包裹。”公司负责人李爱军介绍,现在,公司已开了4个天猫店、2个京东店、3个淘宝店。“贾山村的土豆有一半销售到了天津。”镇原县方山乡党委书记高亚丽回想起以前的贾山村就皱起眉头——出村的路一下雨就成了烂泥路,人和货都只能在家“憋着”。去年,村里大棚种的蔬菜因为下雨无法运输,错过了销售黄金时间。“今年路修好了,不用再为运不出去发愁了。”高亚丽说。“交通已不再成问题。”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翟玉生告诉记者,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金银花也能走出通渭,走出甘肃,销往全国。产业发展更精准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是甘肃扶贫产业得以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产业扶贫有‘三宝’——药材、蜂蜜、猫尾草。”当地人的顺口溜道出了岷县的三大特色产业。岷县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等种中药材,有着“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正是看准了这一资源优势,当地围绕中药材做文章。年,岷县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超元;全县养蜂农户达到1.2万户,产值达1.5亿元,带动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种植以猫尾草为主的各类特色优质牧草20万亩,累计带动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在通渭县,金银花已经成为县里的“扶贫花”,百姓眼中的“富贵花”。“金银花年年有收成,日子就天天有盼头。”李家店乡郭坪村村民张继刚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年因为种植金银花,日子有了起色。“年,两亩金银花就卖了多元。”张继刚看到这么好的效益,去年又种下了1.4亩。“金银花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翟玉生告诉记者,金银花当年栽下,次年就有收益,一亩地年收益能达元以上,更可连续稳定增收20年。现在,通渭金银花基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参与种植农户达到4.06万户,覆盖贫困户1.93万户,种植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在镇原县,苹果已经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百姓增收、贫困户脱贫的“金果果”。“镇原海拔在米左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所以你看苹果这么红,甜度也高。”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晶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在镇原平泉镇建立了基地,目前流转了亩土地,涉及24个村民小组共户农户,其中贫困户户,吸收了户入股了万元,全年可为当地提供劳务收入万元。目前,镇原县苹果栽植面积达12.57万亩,建成苹果万亩乡镇4个,苹果专业村46个,果品年产量达15.6万吨,产值7.3亿元。脱贫主动性更强“以往去贫困户家里,贫困户都不欢迎,现在我们入户,老百姓都很热情。”通渭县榜罗镇闫湾村扶贫专干陈云斌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现在政策好了,路也修好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和外界沟通多了之后,村民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第一年就收到了租金元。”王狗娃是镇原县平泉镇上刘村的贫困户,儿子和母亲患病在家,丈夫在外务工。以前,她不仅要照顾家人,还得干农活,生活困苦不堪。年,她将自家的7.2亩土地流转给了海越农业种植苹果,还入股了1万元。一有空,她就来果园干活赚钱。现在,她一年的收入能达两万多元。“只要愿意干,随时都有活。”通渭县李家店乡李店村56岁的张志明是村里种植金银花的“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下了金银花。10亩金银花的收入再加上打工的工资,让张志明笑得合不拢嘴。这两年,他打算再攒点钱给小儿子结婚用。陈云斌说,现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思想深入人心,贫困户“我要脱贫”的主动性更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向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琛奇陈果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