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红军长征过清镇的足迹革命火种曾在这里

时光荏苒,红军长征过贵阳的红色岁月,至今依然清晰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清镇,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曾在这里驻扎。他们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传播革命的火种,很多有识之士从此跟随红军参加了革命。

记者与清镇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莫之贵、卫城镇政府党政办主任张坤、卫城镇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罗茜一起,共同踏访了在清镇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遗迹。

后人建的贺龙亭。

红二、六军团曾驻扎清镇途经个村庄

年11月,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干部成员多人,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争取在贵州石阡、镇远、黄平等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年1月8日,他们进入玉屏县,9日占领江口,12日攻占石阡县城,19日红军军团组织在石阡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在石阡、镇远、黄平建设根据地的计划,转而在贵州西北部(黔西、大方和毕节),创建革命根据地。

1月20日,部队从石阡出发,21日突破余庆,22日途中接到中央军委“二、六军团可在黔、滇、川活动”的电报,27日袭取龙里,威逼贵阳。28日按中央军委电报要求,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大毕”地区。

1月28日、29日,二六军团在洗马河龙里一带集结,敌人误认为我军准备攻贵阳,便向贵阳收缩。遵义方向敌人担心我军横渡乌江,不敢贸然离开。1月30日,红军从北面绕过贵阳,进占新场、白宜。为了迷惑敌人,兵分三路向贵阳、息烽、修文方向前进。在贵阳的新堡,贺龙下令,“后卫变前卫,目标镇西卫”,兵锋直指鸭池河。

2月1日,贺龙率红二军团主力在修文集结,抽调多人组成一支精锐的侦察队,在队长王少南率领下,从修文出发经三潮水、骠荒田,从猫跳河北岸过索桥进入清镇境内。紧接着,军团的多名官兵,进入清镇,共途经麦西、永乐、卫城、王庄、新店等地的个村庄。

贺龙率部进驻镇西卫城,时值正月初十新年耍龙灯,红军入城时,老百姓燃放鞭炮,夹道欢迎,被当地百姓认为是吉祥之兆,誉为“举彩龙,迎真龙,庆贺龙”。红二、六军团在卫城期间,召开了千人群众大会。大会上,带领群众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到土豪劣绅”“护持贫困”等口号,就地处决了在修文抓获的七个土豪劣绅,还将卫城土豪劣绅的粮仓和盐仓打开分给穷人,大涨了穷人的志气。

2月3日,红二、六军团离开卫城,渡鸭池河奔赴黔西。

贺龙曾用过的床和椅子。

红军千人大会播撒革命的火种

年2月1日,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卫城驻扎了三天,召开了千人大会,宣传了抗日救国主张,传播了革命的火种,杨顺清、谭治德等29名清镇热血青年从此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年,卫城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得到清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支持,将原红二、六军团在卫城黑神庙前召开千人大会的旧址改扩建为“贺龙广场”。

贺龙广场占地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可容纳人聚集开展各项活动。广场建成后,被清镇市授牌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了中心广场外,周边还建有陈列室、以及红二、六军团纪念亭、健身区及休闲广场等。陈列室内展出了当年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卫城的各种史料,包括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等,并明确了三名业余讲解员对前来参观者进行解说。曾经的“千人大会”会场,如今已打造成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如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党员入党宣誓的圣地。

清镇市卫城烈士陵园。

陶斯亮为清镇红军杨顺清立感恩碑

卫城千人大会后,一批清镇人参加了红军。杨顺清,就是其中一位。

杨顺清是贵州清镇人,苗族,年12月出生于清镇县王庄乡小坡村茅草坝。杨家依靠租地耕种为生,生活没有保障,经常是野菜、瓜菜代饭,住的是窝棚。在家乡无法生存,杨顺清只好外出当长工谋生。

在清镇县镇西卫城(今卫城),杨顺清看到红军召开千人大会,杀猪分肉,开仓分发粮、盐的行动,于是下定决心跟着这支队伍闹革命。在部队里,杨顺清负责背电台等通讯设备,从清镇到黔西,他十分卖力,多次受到领导表扬,还得到一把油纸伞和一块毛巾的奖励。在雪山上,驮运粮食的骡子走不动时,他把粮袋扛在肩上,翻越雪山。过草地时,杨顺清背着通讯设备,跟随部队吃野菜、草根,负重前行,多次历险,最终走出了草地。

年11月,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的麻田,杨顺清接受任务,带6名战士送信到榆社县。完成任务返回时,在麻田小阴沟遭遇多日本兵的袭击,为能及时完成任务,他命令:“前方敌人的合围还没有完全形成,作好冲锋准备。回信在我身上,如果我牺牲了,你们一定要把回信带回八路军总部,跟我冲啊!”他疾奔在前,冲出重围。他受了伤,血流不止,在马背上渐渐失去知觉。当战士把他喊醒后,他说:“回信在我身上。”又昏死过去。经过抢救,医生认为他已经死亡,把他停放在木板上。当医生再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他的心脏有轻微跳动,再次实施抢救,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左脸和右腿等多处却留下了永久的伤。

年,杨顺清回到延安,先在中央军委办公厅从事保管工作。不久,安排他当保育员,负责看护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年,杨顺清依依惜别陶铸全家,随同陈曾固回到贵州老家。由于他对革命的贡献,组织上多次安排他的领导职位,被他一一回绝。他没有向党和国家索要回报,他说“自己是人民勤务员,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之后,他在贵阳花溪成了家,过着平静的生活。

年,陶斯亮以《杨叔叔,献给一个平凡的人》为题,发表了长篇回忆杨顺清的文章,其中写道:“最慈祥的妈妈,也不过像杨叔叔这样……”

年7月21日,杨顺清因病治疗无效逝世。现安葬于清镇市卫城烈士陵园。他的墓碑旁边,还有一块“恩重如山”的碑石,是陶斯亮为他所立的感恩碑。

杨顺清墓及陶斯亮所立的“恩重如山”感恩碑。

如今,杨顺清的出生地清镇王庄乡小坡村,通了道路、通了水电、老百姓也逐渐住上了新房子。

红军精神指引清镇卫城打造“全域旅游”

年,卫城在靠近站街的地方,准备修建一座水库。“没有钱,也没有车,连手推车都没有。其实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人。”清镇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莫之贵说,当时他也参与了水库的修建,工作非常的艰苦。但是,只要有人,就能够战胜艰苦,他们集体发扬红军精神,在连手推车都没有的情况下,用一个个麻袋,靠人力一次次地搬运,硬是把水库修了出来。如今,这座水库依然还在使用中。

卫城已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贵阳市级示范性小镇。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的卫城,现在发展形成了以奶牛、肉鸡、生猪、牧草等为主导的八大产业,并着手恢复文化古迹,推动红色文化研究,将现代农业产业、餐饮、景观、旅游等结合起来,打造成卫城的“全域旅游”。

记者汤欣健文/图来源:贵阳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