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到,我靠着种太子参不仅学到了技术,鼓了腰包,脱了贫;谁曾想到,我这样曾经的贫困户如今会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谁曾想到,我的太子参从5亩扩种到了50亩,收入从1万多元增加到了7万多元……
我叫肖信芳,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江古镇蚂塘村淌元组的村民,我和妻子在家靠着务农勉强供养家里的三个在读大学生。 年,我在施秉干活时得知太子参效益不错,于是有了种太子参的想法。镇里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便请农业种植技术人员来到我家进行现场指导,帮扶干部还动员我参加种养殖技能培训。通过几周的培训,我掌握了种植太子参的基本技术。
有了技术,说干就干。我流转了7户村民的土地,试着发展了5亩太子参。帮扶干部经常主动上门帮助我,还为我申办了5万元贴息的扶贫贷款,这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种植太子参的想法。然而,由于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当年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我基本没有获得什么利润,当时种植太子参的想法有了些许动摇。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对于一些贫困户来说,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更不是劳力,而是缺乏脱贫的信心,缺乏一次通往成功之门的机遇。帮扶干部一次一次上门,一次一次劝说,让我再次坚定了脱贫的信心,放弃了“等靠要”的想法。年,我流转了20余亩土地再次种植起了太子参。 这一年,太子参长势喜人,种植的20余亩太子参产出净利润1万余元;年,我发展太子参种植30亩产出净利润3万余元;年,我发展太子参种植50亩产出净利润7万余元……我的贷款还完了,三层砖房在修建了,我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大学毕业了,种植太子参的周边群众也多了起来。
我摘掉了穷帽子,和其他建档立卡户一起实现了脱贫,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虽然已经进入了冬天,我内心却有一道暖流。回顾这几年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心酸与奋斗,我由衷感谢各级帮扶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迅速走出困境、实现脱贫。我觉得,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毅力和信心去完成一件事情。以后,我将继续不忘党恩,带领其他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凭着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伟编辑何涛见习编辑周睿编审杨仪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