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镇远,缘于好友
泡鱼儿一句无心的话语,千年的古镇---镇远的名字便悄然记在心中。今年七月,得以重游贵州之时,便在游完梵净山之后直奔这个想念已久,素未谋面的朋友。在未到达镇远之前,脑海之中便时常浮现镇远古城的样子: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一切都如诗般地美妙。真正来到镇远,站在舞阳河边看夕阳,走过一条条静静街道,才发现,这个千年的古城之美其实远远不止一面.......古人认为:风水“为天地之文章”。在地球上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蛮荒时代,一支古老的仡佬人便在石屏山下的峡谷中濒水而居。五千年前,蚩尤部族战败迁徙,一支苗人自河南舞阳辗转逆沅江上溯,进入湘黔边境的崇山峻岭,与土著融合,并在这一带建立部落酋长国——罗施国,石屏山下的原始村落,便是这个酋长国的都城,史称“苗疆古城”。这条生命之河,就叫舞阳河,这个古城,就是未来的镇远。回肠荡气的舞阳河源自西部大山,自西向东穿流镇远,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太极图,将镇远古镇,贵州镇远城区一分为二,形成“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太极图城市风水,自明至清,更是府(州)卫(县)同城,县置南岸“鱼眼”称卫城,府设北岸“鱼眼”称府城,如此阴阳合一的太极城市形态,堪称得天之独厚。
镇远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镇远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多年之久。
进入镇远之前,会经过一个观景亭,从这里可以俯看整个镇远古城
镇远当年作为西南军事重镇,绵延不绝的过往军队和日益增多的驻军,激活了镇远的商贸业。而缅甸、泰国、越南,乃至印度各国的使臣、商人,取道镇远水路,去湖南、入长江、上京城;抑或出洞庭、逆沅江、溯舞水,到镇远下船,再沿古驿道出云南、入缅甸、走暹罗、达印度。这条古驿道的国际通道,就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一眼望去,仍能想像当年的繁盛之景。
这座拥有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
清晨时分,遛着爱鸟,哼着小调,古城快乐而简单的一天又开始了
舞阳河风光
两千年岁月足可把山头风化融蚀,但镇远的古建筑仍如美人出浴,风韵犹存。这是一片临街现代砖瓦结构民居,但那马头墙的翘角飞檐,仍执着地坚守着先民的建筑特征。这种模式,是江西婺源与安徽徽州一带的汉人创造的,历史上称为“徽派”建筑。这种样式,以砖墙隔离左邻右舍,一为防火,二为安全,三为美观。尤其那凌空欲飞的“马头”,别具一格,它与土家吊脚楼一样受到全世界的赞赏。据传,镇远徽派建筑,源自明代徽军入黔,而大批江浙商人、朝廷命官入主镇远,便也带来家乡的建筑。走进镇远古城,你会为大片保存完好的古巷古民居而叹为观止,自然也会勾起你对那片五彩斑斓的历史云霞而心向往之。
镇远城后是绝崖壁立的石屏山,前方峡谷围合,舞阳河成了天光一线,此即湘黔交通之咽喉地。古人云:“山川雄竣,据沅湘之上游,当滇黔之孔道,为西南一大都会。”“星分轸翼,地接荆梁,虎踞雄城,诚滇楚之锁阴;龙盘峰峻,洵奥蜀之屏藩。……石屏山峭秀逸二仙五老之奇;镇阳江清流分邛水石潭之派。贵州为四省腹内之区,而镇郡尤全黔咽吭之地也。”(清钦命贵州提刑按察使姜开阳语)。清末西方一位传教士说:镇远有黔国水城之风貌。
镇远有名的老大桥。镇远有两座桥,新大桥和老大桥,新大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的,故称新大桥;而老大桥,叫祝圣桥。漫步老街,一路走上祝圣桥,踏在刻满了岁月痕迹的桥上,那一瞬间,沧海桑田,风风雨雨,仿佛都只在一弹指间了。
镇远古镇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雨后倒影在水中的古城
镇远古镇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镇远古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传统文化的迷宫”、“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的胜地”。集文化名城、名山丽水、自然文化、民族分情为一体。因此也被誉为“完美的山水古城、难得的度假胜地”。
泛舟舞阳河
美丽的镇远古城被舞阳河所环绕
孩子们在镇远老大桥上的铜像前嬉戏
在古城逛累了,还可以到街旁的小店给双脚来一次“小鱼SPA”
也可以品尝一下当地正宗的冰甜酒、酸梅汤,保证你大呼过过瘾
夜色渐浓,这时的镇远才真正热闹起来,舞阳河边的美食排档全部坐满了食客,在徐徐微风中品尝地道的酸汤火锅
夜色下的镇远在舞阳河五光十色倒影的映衬下,更显妩媚动人
河对岸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青龙洞
青龙洞,有“西南悬空寺”之称。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初听青龙洞的人,会以为在贵州这个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带,又多了一个溶洞。其实,从明朝初年开始,有人看中了中河山这块风水宝地,在山上建起了亭台楼阁。建还建得奇,几十座靠崖连洞的古建筑都集中在中河山腰宽40米、高低约60米,长约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祠庙、道观、学堂、会馆构成了青龙洞古建筑群。她背依青山,面临绿水,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
循着石板路,顺着复兴巷或四方井巷上山,你就会发现,另一个镇远出现在你的眼前,历史的印记在这里被一一呈现,仿佛瞬间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千年之前的镇远
时光在这里停留下来,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模样
镇远古巷,是由一栋栋单体封火围墙老屋有序排列的距离空间,这空间宽不过五六尺,却依山坡之势次级而上,这空间就显出层次的节奏之美。在古巷寻觅,除了高墙大院那份神秘,就是偶尔擦肩而过的男女,这时,石板就会发出蹄踏之声,形成一种回音,空旷而辽远。在镇远,这样的古巷大约还有十来条。镇远人说:其实这些巷子,过去都是山街,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高墙大院内面完成的。而最出名的巷子街有六条,照今人说就是“品牌”了,这头牌、二牌……一直到六牌,还编成顺口溜传说至今:头牌一枝花,二牌盖过它,三牌金果铺,四牌油炸粑,五牌开马店,六牌卖豆渣。每张“牌”都是一部街巷传奇。可而今,贵州镇远都成了悠远的回忆。古巷深深深几许?暮然回首,却见一艳色女子正从斜门里走出,便觉有种古典的情调在拨动心音。
可爱的孩子看到我在拍照开心的手舞足蹈起来
古往今来,镇远母乳泉———古井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镇远各族人民。她与镇远古巷道同类属于镇远文物古迹的组成部分。有的古巷道就是因有古井泉而得名的,如四方井巷、陈家井巷等等。仅在古城区,而今被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著名古井即有坐落在阳河北岸府城区的四方井、猪槽井、枇杷井、雷家井、陈家井和南岸卫城区的白云泉、惠泉、元觉井、味泉(味井),号称九大古井泉。
镇远的古井遍布全城、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清澈见底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且水质极佳,甘洌爽口,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镇远人。当地人还会在井内养上金鱼,听说是为了防止他人在井水里下毒,可见聪明之极呀。
从这些豪宅老屋门楣上的匾额,就可以大体了解豪宅旧主或祖宗的姓氏、籍贯、身份或文化追求。贵州镇远建筑,或两进,或三进,风格不一,均依山而建,皆深墙围合,具有极强的独立性盒私秘性,反映了宅主的经济实力和审美情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座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都不开在正南方,多在东南或西南方的封火墙上切角开门,被戏称为“歪门邪道”。据说一是财不露白,这是商家们共有的守财心理;二是南方生火,有避煞之意。贵州镇远辛辛苦苦攒家聚财,不能一火烧之。
凡镇远围墙老屋,都有其不一般的建筑艺术之美。几乎每个门都有门头装饰。《释名》说:“门,扪也。为人所扪幕也,障卫也。户,护也,所以谨户闭塞也。”门,作为宅院的“门面”、“门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盒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家族中如有人加官晋爵则“五世承恩”、“一门衍泽”,家族的“门望”就可抬高,门槛也跟着做得越高。看看镇远豪宅之门,有富商之门,有大儒之门,也有高官之门,当然,更多的是贫民之门。豪宅门檐门罩的造型十分讲究,翘檐、垂花柱、卷棚、匾额、石门框、门钉、兽面、门簪,乃至门联等,皆精雕细刻、金碧辉煌。豪宅之门,不独是屋主的面子,也是镇远历史的面子,更是镇远人的面子。
镇远古戏台位于镇远万寿宫内,保存非常完好,雕刻工艺精湛,建造工艺十分高超。由江西富商建造,据说是贵州目前仅剩的,保存完好的两个古戏台之一。古戏台台口的雕刻《杨家将》,据说在文革期间,当地人用黄泥把这些雕刻填平,再贴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文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一点不过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祁顺曾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士大夫南边多游焉,或不得游则有为恨者矣。”民国年间镇远专员战斗英雄华光也称:镇远“有胜水名山,令人盘桓而不忍离去。”的确,镇远山水迤俪,风光迷人,大自然为镇远造就了舞水清、山峰秀、峡谷幽、溶洞奇、瀑布美,使它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人。镇远,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