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繁华与沧桑的往昔岁月,都留在舞阳河的

镇远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东邻湖南湘西,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年7月20日,我和户外的一群朋友以及小孩一起去镇远。中午到达,也顾不上一路旅途的劳顿,放下行囊,便匆匆去古街溜达。

沿河而行,初入眼帘的便是舞阳河,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面皆山,河水以“

”形蜿蜒穿城而过,远观颇似太极图,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城中一汪碧水绿的叫人陶醉,山水和建筑浑然一体,水中倒映古镇的影子,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繁华与沧桑的往昔岁月,都留在舞阳河的记忆中。

古城的建筑依山因地而建,背靠青山,面临绿水

古巷道

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石板路光滑圆润,安静、平和,踏着闪着细微亮光的石板路,漫步其中,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巷子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着历史的遗迹,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走在古巷道上,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巷道里,巷中有巷,名目繁多,狭长幽深,错综复杂,却又交叉衔连,互相通达,连成古镇生生相息的流动的血脉。时间在古镇中缓缓的流淌,安静的街巷在等待每一个人的亲自探寻。

街道两旁错落着青砖黛瓦的民居、客栈和小店,看不到擦肩接踵的人流,也少有商家们吆喝的声音,老人坐在门前晒着太阳,连狗儿也是懒洋洋趴在路上,睡眼迷离地看着过往的行人。老街平静中透着安详,闲适中充满惬意,感受的是古镇的慢时光。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这些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现存的老房子大多数建于明清两朝。

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

其中“歪门邪道”是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

当地人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

“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古井

古井遍布全城、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的形如猪槽,有清澈见地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有清澈见底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较有名的四方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

青龙洞

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它是一座佛、道、儒三种宗教的寺庙群,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典范之一,在庄严中和谐相处,处处都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平衡。

多元文化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据史书记载,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多年之久,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汉民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

王明阳、张三丰、林则徐、冯玉祥、何绍基等历代的文化名人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无数的墨宝诗篇。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吴敬梓在文学名著《儒林外史》50回章节中,用了3回的篇幅描写镇远。在第四十三回,写到“龙神嫁妹”之地--铁溪,曾经称赞镇远为“歌舞地”。另外,这里不仅有夜郎古国的故事,还有奢香夫人的传说。

美食

白天的古镇是喧嚣的,夜晚的古镇是诱惑的。当夜幕降临,舞阳河两边,灯光点亮了古镇,古镇又华丽变身,立刻显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感觉。古镇瞬间化为灯影的世界,除了美景,还可以满足你的胃,沿街饭店里各式各样特色的垂涎欲滴的美食在恭候大家。傍晚时候,临江而坐,琳琅满目的美食任你点,陈年道菜、酸汤鱼、牛肉粉、油炸粑、烤鱼、红酸汤、腊肉火锅、豆花火锅、苗家炸辣蟹、肠旺面、糯米粑、米豆腐,这里饮食酸辣为主。著名的酸汤鱼是必不可少的,搭配着陈年道菜作为调料点缀,烤鱼也是一绝,经过炭火,融合腌、烤、炖三种烹饪工艺技术完成后,口味奇绝,再喝上一杯苗家的女儿红或者啤酒,醉美的时光就这样悄悄来临。

寂静的夜色

天黑以后,街上就逐渐恢复了宁静。河边行人稀少。家家户户门前高挂着大红灯笼。幽幽的灯光、霓虹灯的闪烁和楼阁倒映在水中的魅影,流光溢彩,两岸的建筑被那绚丽的灯光勾勒出的轮廓,像两条长长的粼粼的金龙伸向远方,使古城的夜晚显得格外的灿烂,如梦如幻,彷佛置身于江南的秦淮河畔。古镇的夜,是那样地寂静,静得美丽至极,静得难以无眠。相比名气极大的阳朔、丽江、凤凰古城来说,镇远古城的晚上要安静多了。

镇远是一处将古镇的质朴宁静与繁华热闹糅合在一起的很完美的地方。既有江南的柔情,也有边城的寂寥。如果你在这里驻足观望,就会发现镇远带给你的不仅是神秘,还有一份温馨的浪漫。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宁静中彰显着淡雅。

队友们把帐篷就搭在河边。

古镇夜景

计划第二天去登石屏山。因为登山售票时间是7:30-18:00,为了避开这段时间,大家早晨5点多钟就起来了,这样可以省下30元的门票,还可以去看日出。

石屏山

尽管天色还不太亮,我们顺着小路,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摸着黑借助头灯到达山顶。石屏山位于古镇舞阳河东侧,属祁连山系,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米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到镇远古城的全景。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象一个大屏风,竖立在山中。石崖绝壁高千仞,得名“端直苍阔如屏风”。

府城垣

山顶有一段古城墙,镇远府城垣。据说建于明代初期。府城垣北跨石屏山顶几个山头,东起石屏山东段的悬崖之顶,顺山势起伏延伸向西直至天后宫西侧下石屏山西段南麓至水北岸。南临水,以水为天然屏障。人称:“屏山为城,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专家考证后被誉“南国苗疆的塞外长城”。经过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十分浩大。据当地老人说以前府城垣平均高度9米,但是,后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地人把府城垣的岩石拆下来,用于围山造田、自家建房子,导致府城垣遭到严重的、毁灭性毁坏。

如果说,夜晚的镇远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你看不清,摸不透。那么清晨的石屏山上,山野寂静,微风轻拂,群山怀抱、云雾缭绕、青翠欲滴、鸟鸣幽径,漫步古道,一定你让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触摸着旧城墙上古老的砖石,仿佛回到远古。

登临城墙,来到城墙东端,脚下是悬崖峭壁,环顾四周,远处是山岭峡谷,再往下走就是观景台,古镇全景尽收眼底。

晨练的当地人

匆匆下山,回到住地吃早餐。再四周转转。

镇远古镇门

祝圣桥

古镇标志性建筑祝圣桥,这是一座历经多年的历史沧桑的古桥。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祝圣桥为七孔青石拱桥,桥中央有一个三层三檐八角攒尖顶楼阁建筑,被称为状元楼、魁星阁。据说此楼建成十年后,贵州果然破天荒地出了两个状元。

短短的一天多时间,怎么样用文字来描绘镇远的美,都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它那千百年的历史沉淀、远去的繁华和我们踏着青石板路交替回响着的声音!让我又有了下次再来的愿望。

初识镇远,我真的羡慕那诗画般的韵味,出乎意料的宁静、祥和!凭窗依栏,看小镇就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徜徉如画的景中,生怕大声的喧嚷会忧乱了那份静美。古镇悠悠,小巷深深。一山,一水,一石阶;一屋,一瓦,一廊木,都透露出深远和淡泊,旷达与睿智。有人说看风景,看的是心情,不要去吝啬自已的感情,生命中的每一份经历,都有可能成为你一生中难忘的记忆。镇远的美,亦或是那内心的感慨,这是丽江、凤凰都无法找寻得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