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3月6日,春寒料峭,在镇远县氵舞阳镇岔河村活动室里,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十余位村民正围在会议桌前签订花椒种植合同。
“甲方向乙方提供高纯度优质红花椒种苗”、“甲方向乙方提供花椒从种植到挂果期间的全部技术”、“乙方负责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规格和技术要求,认真负责地适时做好抚育管护工作”……村民们个个郑重其事地在合同上盖上自己的红手印,然后坐在一边交谈着,等着分发花椒种苗。
“别看现在天气冷,可是栽种花椒苗的好时候。我是亲自到基地里看过的,种这个可以的。”说话的村民叫肖学权,精神矍铄,今年70岁了。
“别看他年纪大,是我们这儿的种植大户呢。”旁边有人热心地介绍。早在六七年前,肖学权一家人就开展水果种植,赚了不少钱,如今已成立起一个农民合作社,种植了30多亩水果,带动全组农户发展致富。
谈起“转行”种花椒的原因,肖学权坦诚地表示,种花椒比种水果简单多了。“拿种植初期来说,花椒种植不费劲,花椒种下去之后还有技术员来指导,以前种水果都是靠自己瞎胡搞;而且花椒收果之后更易存放,比水果的风险小很多。”几年的种植经验,让肖学权变成了“土专家”,说起种植技术头头是道。
听说有花椒种植项目之后,肖学权便先期到金堡镇贵界村的花椒基地里“考察”。在贵界村米高的海拔山区上,是合作公司——镇远县天之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的亩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前年秋天,基地的花椒初次挂果,产量近千斤,且麻香和色泽均达到全国优质花椒标准,很受市场欢迎。
肖学权当即决定,今年继续流转20亩土地种植花椒。回家同合作社成员沟通后,大家都一致同意。“老板讲三年挂果,五年丰产,丰产一亩得1万的赚头,我们不求多,得一半都好。”
这一天,岔河村有25户农户和一家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合同,共带动75户发展,种植花椒余亩。
下午三点左右,一辆载着花椒苗的红色大卡车驶进村子,工人们把苗搬下车,技术员现场示范起种植方法:“种苗时把树苗的根理顺……必须起垄种植……树根不要和磷肥直接接触……”直到大伙儿都没有疑问了,便分发起花椒苗。
没有时间来领取种苗的,村支书邓邦贵就帮忙先领。邓邦贵介绍,岔河村共有户人,其中贫困户53户人。截至年底,已有45户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41%。岔河村早在年就已实现脱贫出列,但是他还是积极鼓励大家都发展产业。“订单农业相当于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不种,那不种,怎么能奔小康?”
这个春天,发放花椒苗的场景在镇远县的各个村子里上演着,县内的氵舞阳、青溪、蕉溪、涌溪等乡镇发展花椒种植余亩。
一直以来,镇远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第一场硬仗”,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28.1万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户均增收元以上,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此外,镇远县通过引进和培育农龙头企业25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效果明显。同时狠抓利益联结,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采用入股保底收益、代养、就业保收和扶贫资金固定分红分期回收等机制,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务工、分红等收益。
签合同、听培训、学技术、领分红……越来越多的镇远农民从传统耕种的庄稼汉转变过来,慢慢变成技术在身的“土专家”。
现在,镇远的山野田间,处处是增收致富的希望。
END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佳丽王珺
编审:杨勇
编辑:潘欣晨吴迪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